最近,新修訂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近年來,由于工業快速發展和城市建房數量增多,對電力、水泥的需求加大,加上機動車保有量增加,導致了我國部分大中城市空氣中PM2.5污染問題日益凸顯。PM2.5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很大。
據相關行業統計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的粉塵排放總量超過了1000萬噸,僅電力行業每年的排放量就達360萬噸,占總排放量35%左右。2010年,我國工業煙氣排放量為47.52萬億立方米,排放的煙塵粒徑基本分布在PM10以下,許多顆粒物分布在PM2.5以下,在大氣中形成相對較為穩定的氣溶膠。
治理工業粉塵排放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領域。但目前大部分電廠、水泥廠、垃圾焚燒場還是采用靜電除塵裝置(價格比袋式除塵便宜),對除塵排放濃度要求寬,不能有效降低煙塵排放濃度。大量的PM2.5粉塵成為當前空氣中各類“隱形殺手”,而袋式除塵排放濃度可控制在10mg/Nm3以下,對減少PM2.5粉塵的來源,治理大氣污染至關重要。
產業用紡織品的高性能纖維如PPS、P84、芳綸、芳砜綸等可以作為耐高溫除塵過濾袋材料,過濾效率一般可達99.9%以上,纖度可以做到1.38旦尼爾(Denier),提高了粉塵顆粒物的捕獲率,可有效解決電廠、水泥廠、垃圾焚燒場的除塵過濾問題。
四川紡織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樺認為,今年國家開展對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表明我國將加大城市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建設友好和諧環境。這一舉措對非織造布濾材行業是一個利好。現有的袋式除塵過濾材料加工方法以針刺非織造材料為主,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如水刺過濾材料,但成本較高,市場認同度有待提高。
《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將袋式除塵作為發電、冶金、建材等領域的推廣示范工程。提出開發耐腐蝕、可分解、高吸附、耐高溫、長壽命袋式除塵材料,燃煤電廠高溫煙氣過濾材料全面實現國產化,濾袋使用壽命達到4年,火力發電袋式除塵應用比例由10%提高到30%以上,垃圾焚燒領域袋式除塵應用比例達到100%的發展目標。可以預見,隨著國家對環境質量的日益重視,截住隱形殺手“PM2.5”的日子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