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央視3·15晚會曝光澄海作坊生產存在使用廢舊塑料甚至回收醫療器械等“二料”用于玩具加工。這一新聞,在這一著名的國內玩具加工基地引起極大震動。由于玩具禮品產業是澄海區第一支柱產業,政府方面在前晚立即做出反應,澄海區政府連夜組織公安、工商、質監等多部門聯合清查執法,查封了2家小作坊,查扣了34噸廢舊塑料原料。
澄海本地的塑料原料交易市場昨日顯得冷清,供應商多被集中參加會議,有網友形容這一現象“關著門,跟過年一樣”。
被曝用“二料”
漏夜查扣廢舊塑料原料34噸
長達8分鐘的央視3·15晚會上曝光的汕頭澄海街頭,廢品回收站、“二料”加工點、“二料”銷售點和“二料”玩具加工作坊形成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生產鏈條——大量的回收塑料甚至生活垃圾、回收醫療器械都被加工成了“二料”進而重新用于玩具生產,而有些玩具還有致癌甲醛。
澄海是著名的“中國玩具禮品城”,這里登記注冊的玩具企業超過3000家,玩具禮品產業是該區的支柱產業,生產的玩具約70%供出口。
檢驗檢疫部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昨日告訴記者,在出口的澄海玩具檢測工作中并沒有發現曝光中的問題,“出口產品一定要符合銷往國的標準”。
“3·15”當晚,澄海區聯合清查執法隊伍集中清查了廢品收購站和可疑玩具加工點,查封了2家違規加工、收購廢舊塑料原料的小作坊,現場查扣34噸廢舊塑料原料、95箱“三無”玩具產品。聯合清查執法人員在作坊內發現了轟鳴著正在加工廢舊塑料的切粒機,堆積的已加工顆粒“二料”散發著刺鼻的味道。
一個未解的問題是——被曝光“二料”玩具既然不可能出口,那都銷到哪里去了呢?澄海區常務副區長黃常新表示,將搞清楚這些廢舊塑料原料來源,同時查清加工和利益鏈條,依法依規查處。昨日開始,澄海開始全區性地毯式清查大行動,對“二料”加工生產工場進行專項整治。同時,為杜絕醫療廢品流入市場,這次行動又要求各衛生醫療機構廢棄物落實嚴管嚴查制度。
“二料交易”:
價格有優勢正向正規廠滲透
“二料”交易似乎最初形成的僅僅是低檔玩具的原料市場。但有塑料供應商告訴記者,有正規工廠也貪便宜開始使用“二料”加工。
一位經營進口塑料的供應商告訴記者,進口塑料原料價格一噸在1.2萬元上下浮動,但使用廢舊塑料等加工的“二料”價格卻在2000元~10000元不等,價格很有優勢。“有些(二料)回收了五六次,仍然在用。”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供應商說,最近幾年國外進口塑料原料的市場不好做,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便宜的“二料”沖擊擠壓。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二料’都是不好的。有些是由很貴的原料再加工,價格也是差不多10000元(一噸)。”這位供應商說。
澄海網友:
曝光作坊不能代表澄海玩具
報道也引起了澄海網友的關注。
有網友提出,3·15晚會曝光的只是個別小作坊,并不能代表著澄海所有的玩具廠。
這位網友指出“大部分規模大的廠家產品在國內要通過3C認證,在國外要通過ICTI、GSV、FCCA等嚴格的認證”。網友號召玩具企業自律,“擦亮國際玩具禮品城的招牌”。
澄海玩具協會發函
呼吁規范生產行為
由于“澄海玩具”已經是一個集體商標,因此這次報道中小作坊的“二料”毒玩具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整個澄海玩具企業。因此,澄海區玩具協會也發出致廣大玩具生產企業的一封信,要求會員企業規范玩具生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