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邦公司3月13日宣布,從4月1日起將提高除造紙和紙板用途市場的所有鈦白粉價格。美國市場將上調441美元/噸,亞太市場將上調200美元/噸。據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數據顯示,上調后價格較2010年同期上漲了195%。另三家國際鈦白粉巨頭日本石原、亨斯邁、特諾,也于3月初先后上調鈦白粉價格。
國外鈦白粉行業巨頭漲價也帶動了國內A股市場鈦白粉相關公司一波上漲攻勢。13日,國內鈦白粉龍頭企業佰利聯(002601,股吧)開盤后不久便應聲漲停,并再次登上百元股大關。就在同一天,全球最大的涂料生產商、也是鈦白粉最大的用戶之一美國PPG工業公司的技術團隊造訪佰利聯。據知情人士透露,PPG因不堪來自杜邦等世界前五大鈦白粉供應商的漲價壓力,決定通過技術合作提高中國制造鈦白粉產品的質量,并加大從中國的采購力度。
一旦PPG與國內企業達成合作,國內鈦白粉產能將得到極大釋放。目前,包括已經上市的佰利聯、安納利,以及另兩家正在IPO過程中的龍頭企業山東東佳、四川龍蟒,都將目標盯準了產能擴張,以期在隨時可能到來的“盛宴”中占據優勢位置。
漲價與資本盛宴
國際鈦白粉巨頭的漲價潮,對國內廠商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盡管目前全球70多家鈦白粉生產企業中,中國就有63家,但鈦白粉市場一直是國外寡頭定價的市場,杜邦科技、日本石原、科諾斯占據全球產能的1/3。
資料顯示,鈦白粉即二氧化鈦大鐘寺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為優異的白色顏料,約占全部白色顏料使用量的80%。
自2011年4月起,杜邦主導將亞太地區銷售的所有規格鈦白粉每公噸凈價上調至300美元。而后在當年連續三次上調價格,這使得鮮為業內所知的鈦白粉成為化工板塊的一匹“黑馬”。
業內人士分析,國際龍頭廠商得以順利漲價主要是因為,國際鈦白粉行業經過長期競爭后,行業集中度高,各廠家在細分領域特定品種上形成寡頭壟斷;國際市場2008-2011年度部分產能關停,市場出現顯著的供給缺口;此外,鈦礦資源國限制出口,為資源漲價形成成本推動。
就在這波漲價潮中,國內鈦白粉行業排名第二的河南佰利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7月打破鈦白粉行業4年無上市公司的“冰凍期”,成功登陸A股市場。
因此,今年鈦白粉價格的再度上漲,是否有助于國內排名前三的另兩家公司四川龍蟒和山東東佳雙雙再度IPO,引起業內極大的關注。
其中,2010年曾“上會”被否的山東東佳,去年底重啟IPO,此次募投項目更多,募集資金規模增長了一倍。
根據國家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粉分中心的預估,到2015年,我國鈦白粉年產量或突破300萬噸,而至去年年底,這一數字為不到200萬噸。
生產商的糾結
鈦白粉產品漲價的同時,其生產原材料也在大幅漲價。
受此影響,從去年起,國內鈦白粉行業盈利水平曾下降到歷史低谷。
最近兩年來,鈦精礦供求關系隨鈦白粉產能的過度擴張而逐漸失衡。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鈦白粉產品產量為100萬噸,除15萬至17萬噸是以鈦渣為原料外,其余全部以鈦精礦為進口原料,鈦精礦需求量達230萬~250萬噸。而主要的鈦礦進口國已經由傳統的澳大利亞向印度、越南、印尼、斯里蘭卡等國轉移。
目前,越南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不過,業內人士稱,由于鈦白粉價格高企,越南也準備介入鈦白粉的生產。與此同時,近幾年來進口鈦精礦質量也出現下滑。
面對此種困境,國內鈦白粉專家認為,相比于一味地擴大產能,如何通過技術改良來提高鈦精礦的使用效率,才是目前國內鈦白粉企業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