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料”玩具在央視3-15晚會上曝光后,引起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而這些“毒玩具”卻危害著孩子們的健康。“毒玩具”屢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兩位玩具商透露的一組數字令人回味:國內只規定玩具中8種重金屬不可超標,但歐盟達到19種。美國最高罰款額是1億美金(目前折合人民幣6億多元),國內一般是5萬至20萬元。
3月28日,藍盒集團品管部副總裁邱國良、藍盒實業(東莞)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毅群就玩具安全問題與網友們進行交流。對于“毒玩具”在社會上屢禁不止的現象,邱國良和吳毅群作為行內人,從檢測標準、監管水平、行業心態等多方面分析了個中原因。
國內玩具標準沒有歐美嚴格
邱國良認為,國內對于玩具的標準沒有歐美方面要求嚴格。比如說鄰苯二甲酸酯在兒童產品中已經禁止使用了,但是國內普遍存在。國內只規定對8種重金屬不可超標,但歐盟達到19種。中國對玩具的要求跟歐美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國家質量檢驗方面也跟歐盟有所不同,國內的測試比較注意物理性、8個重金屬和燃燒標記等等,但歐盟方面是比較注重化學物質的測試。國內測試的3C標準是8種重金屬,歐盟有19種,有86種化學原料是有毒的,不能使用,它們對兒童的發育是有影響的。”邱國良說。
“毒玩具”罰款力度不及國外
邱國良說,我國罰款力度也沒有國外強,人們的維權意識沒有歐美那么高。“比如美國,發現違規了,最高的罰款額是1億美金。”
對于國內外罰款的差距問題,吳毅群補充:“在美國如果認定你是責任性的處罰是1個億,除此之外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國內一般是5到20萬的罰款。罰款和責任的落差比較大,使得國內的廠家有很大的方便條件提供給他用一些廢棄垃圾來作為玩具原料。”
商家削減成本謀取暴利
吳毅群指出,國內玩具的競爭比較強,許多商家為了削減成本謀取暴利。“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發展比較快,而且中國的出生率在世界上也是處于領先地位,所以對玩具的需求比較大。因為玩具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伙伴。”
“也是這個原因,國內很多玩具廠為了減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或者以暴利的心態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羹,造成他們在原材料選用方面可能有很多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或者自己本身對原材料的意識不夠,才會采用一些醫療的廢棄物或者‘二料’,這對他們的競爭力會有很大的幫助。即便這些玩具有很漂亮的外表但它也是毒藥,可能對人體有非常巨大的傷害。”
最后,吳毅群說,城市的經濟水平也是個問題,在一些偏遠的地方經濟不太發達的二、三線城市里,家長可能會選擇一些比較便宜的玩具,這也是造成國內“毒玩具”屢禁不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