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波行情中,我們明顯看到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對棉花的替代,這個替代從2010年年末開始顯現,一直持續到2011年3、4月份。但后期隨著棉花價格的快速回落,棉滌價差和棉粘價差大幅回落,替代明顯減弱,滌綸的需求出現下滑。
圖2 棉滌和棉粘價差 (單位:元/噸)
PTA和棉花比價分析
從成本上看,PTA 是滌綸短纖的主要生產原料,用量占到滌綸短纖生產的80%以上,另外有75%的PTA用于生產聚酯纖維,這使得PTA和棉花有必然的相關性。
PTA與棉花的相互關系主要通過PTA下游的滌綸短纖與棉花的替代關系而實現,尤其是在棉花緊缺且價格高企時,滌綸短纖對棉花的替代預期加強,從而使得PTA與棉花的相關性大大加強。例如PTA上市至今, 其期貨指數與棉花期貨指數相關性為0.77,但2010年6月至今,其相關系數高達0.95,此間滌綸短纖與棉花現貨價格的相關系數也約為0.95。
圖3 棉花與PTA比價
圖3顯示,棉花與PTA沒有固定的比價,整體呈現波浪式上升格局,且經過每一階段的上升之后,比價都會有一個回落修復過程,但整個比價區間卻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棉花與PTA比價并不確定的根本原因是其替代關系屬于間接替代,兩者基本面的變化和經濟周期的變化造成比價關系難以保持固定區間內運行,其商品特性要大于商品共性。
第一,生產方面,棉花屬于農產品,產量受種植面積和天氣影響大,生產具有季節性。而PTA屬于化工品,產量受原料供應和開工率影響較大,生產具有連續性,產量的可變性較強。
第二,需求方面,棉花與PTA 的競爭關系以PTA 價格對滌綸價格的傳導暢通為前提條件。當PTA 與滌綸短纖價格走勢出現較大背離時,其與棉花的相關性也就消失了。對棉花而言,企業是否調整紡紗原料中滌綸短纖和棉花比例,不僅要看其價差變化,還要看訂單的需求,這也弱化了其替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