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焦家灣64號一座大院里記者通過暗訪,得知該作坊生產4個品牌油漆后,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做了反映,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也及時查處了該非法窩點。那么,該作坊生產的假冒油漆流到哪里去了呢?4月11日,記者接到一位自稱是業內人士的陳姓先生的爆料:在蘭州市涂料市場上,這種套牌涂料、套牌油漆早已成業內普遍現象,而行內人也戲稱這種“套牌”行為是“貍貓換太子”。
套牌貨占了半壁江山
陳先生說,據他所知,蘭州市市場上近50%的名牌涂料或油漆,都是市區周邊的小作坊私自加工生產。從利潤來計算,進一套本地的涂料,要比進一套正品獲取高3倍以上的利潤。再加之非專業人士很難在表面識別涂料的真偽,也正是因為這樣,某些經銷商在利益的驅動下才敢以次充好。陳先生還告訴記者,現在套牌的建材不僅僅是涂料,別的種類也有很多。
之后,記者走訪了部分建材市場涂料銷售門市部。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看到這些或大或小的門市部里,堆放著不同品牌的涂料、油漆、防水涂料。而記者發現這些涂料和油漆除少部分為樂邦、多樂士、櫻花等大品牌涂料外,更多涂料的包裝桶上“大名”套著“小名”,大名近乎相同,桶上所印的生產廠家、防偽電話也都不一樣。以深圳“黑豹”牌防水漆為例,與其產品名雷同的產品達7種之多。
據業內人士透露,防水涂料早被假冒產品擠占了大部分市場,不只“套牌”盛行,即使是貼著品牌產品商標的產品也很難保證就是合格正品。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防水涂料可分3類:一是正品,價格相對要高一些;二是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仿“套牌”的產品,主要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欺騙消費者。三是低價銷售的劣質涂料。而這些劣質或是假冒的漆,一般消費者很難辨別。
據了解,建筑防水是除了結構之外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其中具有防水能力的液態涂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劣質防水材料不僅會埋下嚴重的滲漏隱患,還會對室內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這種作假還算明顯的,你都想不到,還有人拿防水劑當防水涂料賣。”陳先生告訴記者。在蘭州市很多飯店、酒店,因為購買時不知情,甚至存在用防水劑充當通用的防水涂料的事情。很多廠商干脆把防水劑作為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在市場上銷售,并明確標明采用的標準是聚合物水泥涂料的標準。陳先生說:“普通消費者不了解,以為防水劑就是防水涂料,實際上防水劑主要用于改善水泥或者混凝土的性能,產品和檢測標準都與防水涂料不一樣。”
市場需求催生劣質產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我市防水涂料市場的亂象與不良廠商偷工減料謀取私利有關。“其中潛伏著多個利益主體。包括產品生產商、銷售商和施工方等,為謀取利潤,不惜犧牲材料質量,大量使用、銷售劣質產品。”
該人士稱,家裝一般采用包工包料模式。而業主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付款以及對工程進行驗收。雖然業主省去了很多麻煩,如挑選、購買各種裝修材料等,但也存在家裝公司為謀取利益購買假冒偽劣材料的漏洞。一些裝飾公司經常與材料供應商打交道,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貨渠道,因此,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施工方所使用材料的好壞很大一部分在于對方是否誠信經營。部分裝飾公司為賺取利潤,使用了低成本的劣質防水材料或者各類“作坊”造。
“你想要什么樣的,它就可以生產什么樣的。”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由于防水涂料產品生產技術、工藝較為簡單,市場利潤可觀,一些根本不具備生產資格的廠家、經銷商偷工減料,大肆生產、銷售劣質防水涂料,導致品種繁多的劣質產品充斥市場,直接危害了業主的利益,也嚴重擾亂了整個涂料市場,一些堅持產品質量的本地產品難以進入當地市場。
購買涂料要謹慎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市場上這種假貨是非常多的,有專門的人到工地上去回收舊的油漆桶,然后賣給一些黑心商家,商家就隨便往里面灌裝不知名的涂料產品。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油漆時候一定要到大型的、有售后服務保障的賣場去。買油漆、涂料時一定要注意桶身,千萬不要有生銹、變形、摩擦的情況。如果一旦發現買到假貨就要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