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微指出,廣東紡織產業當前面臨比較復雜的發展環境,一方面是產業結構調整在不斷深入,另一方面需要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消費市場。近幾年來,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對全行業的影響很大。廣東紡織服裝是一個原材料完全依靠輸入、外向比重較大的產業,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上游供應系統,事關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廣州國際紡織交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優化了紗線等上游模式,一定程度緩解了棉價“過山車”帶來的負面影響。
高榮勵說,廣州國際紡織交易中心運用電子商務技術,組織交易商進行網上現貨交易的平臺,實行現貨訂單、競買、競賣和現貨即期交易四種交易模式,具有套期保值、規避價格風險、發現價格、利于市場供求和價格穩定、節約成本的特點。
據了解,廣州國際紡織交易中心是廣東省經信委、廣東省發改委和廣州市人民政府重點扶持的重點項目,占地3萬平方米,主要以交易棉紗、粘膠紗、滌綸紗、混紡紗等原材料為主。
會上,余穗貽作了廣東省紡紗與織造行業(專業)委員會的年度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廣東省紡紗與織造行業2011年總體保持平穩,但是棉價大幅波動、出口受阻和招工難對行業影響較大,導致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相當部分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狀況。2012年專業委員會將開展一系列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棉花、紗線采購、儲運等方面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