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塑料到處堆積,塑料燒焦的味道彌漫,污水橫流,這樣的場景讓人觸目驚心。3月29日,記者走訪衡水市武邑縣,在040省道西龍口村路段,公路兩側幾家塑料顆粒加工廠的煙筒正冒著滾滾濃煙,空氣中都是燒塑料的嗆人氣味,周邊環境污染嚴重。
記者走進路西一家廠子,聽到了機器隆隆的轟鳴聲,一股刺鼻的氣味讓人無法呼吸,一位工人正在緊張的生產,一位工人正在用餐,在場內窗戶旁看到簡單的炊具,工人自身的身體健康不免讓人擔憂。
據廠負責人介紹,此廠已運營四五年了,在手續方面僅擁有收廢品的相關手續。關于生產是否符合環保要求,他告訴記者,“前幾天環保局才來過,罰了款就走了。”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040省道東側的一家塑料顆粒加工廠。這家廠子和路西那家的情況幾近相同。問及是否有相關手續的時候,女主人說:“武邑縣有幾十家這樣的廠子,都沒有手續,環保局也不給辦,四五年了,什么手續也不用辦,來了就是罰款了事”。
記者來到武邑縣環保局了解情況,在辦公室人員的幫助下記者電話聯系到了武邑縣環保局稽查隊袁隊長。袁隊長回應說在縣政府開會,具體情況會后聯系。
據了解,武邑縣040省道兩側的這些塑料顆粒加工廠不僅沒有合法的審批手續,且沒有污染治理設施。據我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七條規定,建設項目必須建有水污染防治設施,在經過環保部門驗收后才能投入生產。另在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就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支持綜合利用資源,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加強環境保護,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和有力保障,廢舊塑料再利用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這樣的利用是不是適得其反呢?希望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此類事件,讓塑料再生行業能夠得到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