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4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7.9%。利潤總額達7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8.8%。年初在生產和經營成本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全行業在積極進行挖潛改造降低成本的同時,更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在不斷完善和推廣先進池窯技術的同時,重點發展制品深加工業。通過引導中小企業轉產轉制,推動制品深加工設備升級換代,拓展和擴大玻纖應用市場,不斷提高制品品質和檔次水平,逐步在一些高附加值產品應用領域取代進口產品。此外,巨石、泰山、重慶等企業在年初實施的原紗提價帶動了全行業玻纖及制品價格的上漲;后期又在市場出現萎縮時主動減產和增加庫存,盡量避免低價競爭,從而使得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得以維持,全年經濟效益繼續保持穩步提高。
深加工類產品外銷歡迎度高
中東地區成為出口新增亮點
2011年全行業累計玻纖及制品出口122.1萬噸,同比增長僅為0.9%。累計玻纖及制品出口金額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1.0%。玻纖及制品出口均價達到1605.7美元/噸,同比提高10%。全行業產品出口比例和出口結構正在不斷優化,產品出口比例已由2007年高峰期的67.8%下降至43.7%,整體附加值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2011年在全行業大力發展制品深加工業的推動下,玻纖深加工類產品出口快速增加。玻璃纖維織物出口累計達到12.1萬噸,同比增長56.7%,其中30cm以內窄幅機織物和其他玻纖機織物分別實現翻倍式增長,增速分別達到136.4%和180.5%;玻璃纖維網、墊、板等累計出口22.1萬噸,同比增長35.8%;玻璃纖維紗和巴厘紗出口增速也分別達到26.4%和21.1%。
玻璃纖維紗出口61.8萬噸,同比增長僅為7.0%。其中玻璃纖維粗紗出口55.6萬噸,占玻纖紗出口總量的89.9%,粗紗出口均價達到1001.3美元/噸,同比提高10.3%。其他玻璃纖維出口量出現下滑,同比降幅達到13.9%,細紗出口受阻。
短切玻璃纖維出口8.3萬噸,同比下降39.8%。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短切玻璃纖維也是進口各類產品中增速最快的。除了歐美經濟不景氣,外需乏力之外,日本NEG公司在馬來西亞建設并投入生產的8萬噸熱塑短切紗池窯項目,對我國的短切玻璃纖維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此外,未列名的玻璃纖維制品出口同比下降38.1%,僅為13.8萬噸。
在出口流向方面,2011年出口到亞太地區的玻纖及制品數量達到28.4萬噸,同比增長10.3%。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亞太地區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和較快的發展速度,使我國玻纖業在該地區的出口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歐盟地區則由于其愈演愈烈的債務危機,實體經濟大受影響,加之貿易反傾銷案件帶來的高關稅,使得2011年出口到該地區的玻纖及制品數量與2010年相比下跌了31.6%。北美和金磚四國(不含中國)經濟仍在復蘇,但速度已經明顯放緩。此外雖然中東地區局勢動蕩不斷,但在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土耳其等國的帶領下,該地區進口量仍出現快速增長,增幅達到48.4%,成為2011年我國玻纖及制品出口的亮點。
2011年累計玻纖及制品進口21.1萬噸,同比降低17.7%。進口商品金額9.3億美元,同比增長0.5%。2011年玻纖及制品進口數量在下跌,主要集中在高端玻纖及制品應用市場,這類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水平較高,因此進口均價達到4396.9美元/噸,同比提高22.2%。其中累計進口玻璃纖維紗5.9萬噸,同比減少38.5%;累計進口玻璃纖維織物5.7萬噸,同比減少18.0%;累計進口未列名玻璃纖維制品3.6萬噸,同比減少9.4%。進口增幅較快的是短切玻璃纖維,2011年累計進口5.1萬噸,同比增長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