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記者查閱廣州市環保局空氣質量監測點數據發現,數據顯示廣州又現空氣質量重度污染,在海珠區赤沙監測站點,首要污染物為臭氧超標。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此次數據顯示的空氣重度污染,為儀器故障導致讀數有誤所致, 并非真正空氣污染。
該監測點的空氣質量指數一直維持在211,屬于重度污染。臭氧8小時濃度高達320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2倍。不過除了赤沙監測點,其余監測點都顯示臭氧數據正常。
廣州市區臭氧污染是個“烏龍”,不過廣州北部郊區的花都區竹洞監測點和從化的天湖監測點已經連續多日出現空氣質量輕度污染,主要污染物就是臭氧。廣州北部郊區很多地方植被覆蓋良好,甚至是風景區,為何頻頻出現臭氧超標,廣東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解釋稱,臭氧是二次污染物,“臭氧形成及升至峰值,一般都需要在空氣污染物排放后數個小時,這期間臭氧及其前驅物隨風輸送到其源頭下風向的地方,因而往往出現城市下風向的郊區臭氧濃度高于市區!痹撠撠熑私榻B。近日珠三角地區盛行南風、東南風,使得空氣污染物更容易在珠三角北部和西部邊緣地區堆積,帶來風景區、林區空氣污染。
與此同時,廣東省環保廳專家表示,城市中大量機動車雖然在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中,但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與強氧化劑臭氧產生化學反應,暫時“吃掉”臭氧,這也帶來城區的臭氧濃度要比郊區的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