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純苯掛牌價上周相繼下調,經歷了兩個多月穩定運行的苯胺市場再度下探整理。另從近幾年走勢曲線可以看出,5~6月份是苯胺市場量價同步萎縮的時期。國內苯胺行業正在采取降低負荷、保價穩市,增加出口、減輕內壓的經營方針,應對當前行情弱勢,力圖走出低谷,同時也為后市穩步轉暖打下堅實基礎。
苯胺行業目前正處在年內經濟周期中的低谷。按照目前苯胺市場售價測算,企業基本處在成本邊緣,利潤空間不大。受原料走軟、下游低迷影響,近期市場趨勢穩中走弱,或再現整理低點。隨著純苯價格的下調,國內苯胺市場支撐能力開始減弱。在下游需求沒有太大改善的背景下,華東、華北等主要產區先后下調了苯胺出廠價格,市場走軟整理。業內人士預計,如下游需求近期得不到改善,不排除本輪行情再探年初噸價9800~10000元的可能性。但是,從目前生產企業的成本現狀分析,苯胺另一主要原料濃硝酸噸價仍保持2000元左右的高價位,高成本現狀短期內仍然無法改變。
國內苯胺企業實施“降、保、增、減”四字經營方針及時應對,將為穩行情、促反彈起到一定的支撐加力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4月份國內苯胺企業綜合開工率只有50%左右,并且仍有超過4家企業停車。隨著純苯價格的再次下調,國內橡膠助劑、染料等行業仍沒恢復正常需求。并且因為MDI企業自配套裝置,4月份開始MDI價格上揚已對苯胺市場拉動有限,苯胺行業面臨的銷售壓力進一步加大。
從生產企業了解到,5月份國內企業綜合開工率仍有下降趨勢,有望再降10%,企業實施低負荷低庫存策略,將起到保價穩市的作用。同時,目前貿易商基本是零庫存狀態,且流通量已經很少,市場見到的基本是生產商的直銷行為,對市場穩定將起到積極作用。
從2011年3月份開始,我國苯胺已由原來的大量進口徹底向純出口國轉變。2011年3月至今基本是零進口,而出口則穩步增長。據統計,今年1~3月份累計出口1966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03.83%,并且價格相比國內市場高出10%以上,已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持續增長趨勢。這也是國內生產企業積極尋求出口以減輕國內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據了解,目前我國主要出口地區是日本、俄羅斯等,我國對這些地區出口有較大的運輸優勢,未來有著很大的潛在增量。在苯胺成本優勢、產量優勢、技術優勢的基礎上,隨著國內苯胺出口手續的理順、國際出口途徑的拓展穩定,對外出口有望大幅增長。
綜合國內苯胺行業現狀,市場要真正翻轉回暖仍須下游需求的拉動。國家5月18日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并且不排除今年再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一系列經濟利好政策、社會流動資金的寬裕仍然會對化工產品的流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利空利好因素博弈的時期,也是行情盤整筑底的好時機,風險與機遇共存。國內苯胺企業靠著“降、保、增、減”措施,近期如能整理到位,將在后市反彈之中迎來發展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