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1年新區輕工紡織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69.9億元,同比增長12.2%。輕工紡織產業布局趨于合理,集聚效應明顯,其中輕紡經濟區加快建設,正成為濱海新區經濟新引擎;高新紡織工業園全面建成,形成集群化、集約化的紡織循環經濟產業鏈,技術裝備、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均達世界先進水平;空港海鷗工業園建設完成,將成繼瑞士機械表之后的第二大國際手表和精密加工產業基地,輕工紡織這一本市傳統支柱產業在新區煥發出新生機。
新區是國內重要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之一,擁有充足的石化上游原材料。僅中國石化天津百萬噸乙烯及配套項目每年便可提供乙烯等化工基礎原料320萬噸、高端合成樹脂和化纖150萬噸。石化上游資源是發展日化、紡織、包裝、塑料、新型建材等輕工輕紡產業的基礎原料。隨著輕紡經濟區的建設,此前新區石化上游原料運往長三角、珠三角加工,產品再運回北方銷售的局面將徹底轉變。石化原料將在新區被“吃干榨凈”,形成“油頭-化身-輕紡尾”的完整產業鏈,既降低了企業運輸原料的成本,又提升了產業附加值。
張素敏指出,新區發展輕工紡織產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要素成本不斷攀升、品牌競爭更加激烈、核心技術競爭更加突出、南方輕紡產業優勢明顯等。
面對上述挑戰,《規劃》提出以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撐,提升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培育發展產業用紡織、輕紡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突出抓好兩化深度融合,提高輕紡產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根據《規劃》,到2015年,紡織產業產值達到270億元,將占新區輕工紡織產業比重50%以上。圍繞這一目標重點發展以合成纖維、化纖材料為基礎的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衛生、建筑工程等領域的復合材料用產業用紡織品制造;鼓勵發展用于汽車、新能源、環保和漁業等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