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用非織造布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2012-6-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非織造布 汽車用 發展現狀
我國非織造布每年用于汽車工業的數量近7000萬平方米,汽車用非織造布已占國內非織造布生產總產量的兩成,品種規格達130多個。縫編非織造布非常適合于做汽車裝飾材料,垂直成網非織造布主要用于汽車隔音隔熱件,而它們在我國汽車應用中幾乎為空白。
與紡織面料(機織和針織面料)相比,非織造材料更易進行工程化設計,可深度模壓成型,適合各種內飾件復雜表面形狀的要求,可按汽車制造廠的要求對材料的厚度、硬度等指標進行個性化設計。用于汽車中的基于非織造的零件已超過40種,一般采用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和部分天然纖維等,經過水刺或紡粘、熔噴成網工藝制備而成的汽車結構件、裝飾件以及配套產品,包括空氣和油過濾介質、內飾材料、隔熱絕緣板材料等。
車用非織造材料用量上升
自從非織造材料被用于汽車內飾以來,其優越的性能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并且隨著研究和開發的不斷深入,非織造汽車內飾材料呈現出功能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汽車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據了解,1997年生產1輛轎車平均僅需1平方米的非織造材料,現在保守估計每輛車需20平方米以上的非織造材料(重15Kg~20Kg),而且用量還在繼續增加。主要用途涵蓋襯墊材料、覆蓋材料、過濾材料。
據大眾汽車公司統計,僅高爾夫車型每年使用的汽車用紡織內飾材料就達到10萬~15萬平方米,多數為非織造材料,其中不包括纖維增強塑料基材、吸音材料等非織造材料。
近年來,我國非織造布每年用于汽車工業的數量近7000萬平方米,汽車用非織造布已占國內非織造布生產總產量的兩成,品種規格達130多個。在汽車制造領域,非織造布更能滿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非織造布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日益增長,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可進行工程化設計的非織造材料具有較織造布不可比擬的優點;二是可以深度模壓成型、適合任何內飾件復雜表面形狀的要求,可以按汽車制造廠的要求對材料的厚度、硬度進行個性化設計。三是由于在轎車艙內各部位均可使用非織造材料,因此可使其在色彩和結構形態上達到一致,由于采用原液染色工藝,其產品具有較佳耐光及耐磨色牢度,此外,非織造材料較機織布在縱橫向上具有更均衡的拉伸性能,因此在模壓成型后,外觀顯得更加均勻。四是相對于其重量而言,非織造材料可設計得更強以及極耐磨和耐熱。五是非織造材料具有更高的性價比,比織造材料輕,因此有利于改進車輛的燃油水平,從而更經濟。六是可按需要在一種非織造材料中結合使用多種纖維來達到最佳的性價比。七是非織造吸音材料在200~400Hz頻率范圍內的吸音效果比標準的對照材料高5db,在400~1000Hz范圍內的吸音效果則相仿。
不同用途原料及市場容量
目前,用于制備汽車內飾件的非織造布的原料主要有: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和天然纖維(如再生棉纖維、亞麻、大麻、黃麻和劍麻纖維等),其中以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為主。國外汽車內飾材料在開發研究時,在諸如車頂、車門內飾板及后艙蓋板等,重視采用麻類等天然纖維。
用于汽車生產的非織造布,可分為模壓內飾件(包括車頂、后艙蓋板、車門內飾及頭枕、模壓地毯),吸音/隔音和絕熱材料(聲、熱絕緣材料,蓬松的纖維基襯墊可模壓成型)及復合和疊層材料(高性能纖維、天然纖維非織造片材,玻璃纖維非織造片材及其他)三大類。
由于非織造材料具有優良的延伸性,所以其適合車頂棚等構件的模壓成型,不僅外觀頗佳,且成本較其他材料也有大幅降低。一般轎車的頂棚覆蓋材料大約需4.3m2,旅行車為7.3m2。汽車頂棚通常采用的加工工序類似生產油氈基布,產品克重一般在100~200g/m2之間,針刺密度400~500針/cm2。汽車頂棚用非織造布主要有3種,一種是經過針刺工藝定型處理,另外兩種分別為克重65g/m2滌綸熱軋非織造布和規格為25g/m2的丙綸長絲非織造布。其加工過程是將上述3種非織造布和汽車頂棚主體材料復合在一起,再模壓成型。
伴隨著車用內飾件輕量化的發展趨勢,車頂用非織造布也向低克重方向發展,如可采用100%滌綸短纖維經熱軋工藝制備的定量為45g/m2和60g/m2的車頂材料,其具有高強力高延伸物理指標。車頂用非織造布其價格隨使用原料、克重和加工方法及后處理方法的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差異,汽車車頂用非織造布的克重一般為60~80g/m2,價格在6~8元/m2之間,其規格可根據實際要求選用。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