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楊淵德介紹,水性涂料在國內的發展狀況比較好。2011年,95%以上的內外墻涂料都是水性涂料,加上水性汽車涂料、光固化涂料等,環境友好型涂料可達47.8%。“目前,建筑涂料水性化程度較高,其他工業涂料、集裝箱涂料、家電涂料、工程涂料等仍需進一步推進水性化工作。2011年底,國內轎車水性涂料生產線只有14條,仍然需要繼續努力。”
什么原因阻礙了環境友好型涂料的發展?楊淵德認為,首先是意識問題,百姓認為功能大于環保,傳統觀念對涂料的要求是感官豐滿,在這方面,水性涂料與溶劑型涂料還有一定差距。隨著油價上升,溶劑價格也在上升,水性涂料價格在逐漸接近溶劑型涂料。在施工方面,水性涂料施工比較麻煩,需要加熱、增加涂刷遍數等,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用戶使用水性涂料的積極性。
“水性涂料的關鍵技術還要加強研發和配套。目前,樹脂、顏料等部分原材料還需要進口。”楊淵德說。
問題三:僅關注單個產品還不夠
涂料中含有VOC,但不釋放VOC,只有涂裝才會產生VOC
“十一五”期間,低污染涂料在涂料總量中的比例增加不大,但絕對數量增加很大。比如,水性涂料從2005年的139.13萬噸增至2009年的276萬噸,增加了136.87萬噸。環境友好型涂料的發展,符合環保要求,節省了大量有機溶劑,反映了涂料技術的進步。
但是,包括技術創新在內的扶植政策不健全,涂料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大多建立在國外原材料更新換代和品質提升的基礎之上,并滯后于國外同行業的發展。企業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不足,核心技術嚴重缺乏。同時,環境友好型涂料產品使用面不廣,發展滯后于歐美國家較多。
“涂料中含有VOC,但不釋放VOC,只有涂裝才會產生VOC。如果在涂裝過程中,通過吸附、催化氧化、過濾等方式進行處理,就能減少VOC排放。”楊淵德告訴記者,在VOC后處理方面,國內的工作仍需加強。目前,很多地方和行業在涂裝過程中,管理不夠嚴格,沒有采取有效的后處理措施,這也讓更多的VOC揮發到空氣中。
楊淵德告訴記者,我國現行標準是規定涂料產品中含有多少VOC,而不是單位面積釋放了多少VOC,這樣,單個產品的VOC滿足排放標準,也不能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總體達標。比如,涂料產品是符合標準的,但膠黏劑中VOC含量超標也會造成室內空氣質量不達標。“國外的VOC限值,是規定某一產品釋放出來的VOC不能高于一個限值,提出高標準,要求用戶必須水性化并強制實施。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樣的要求。”楊淵德說。
此外,國內關于涂料產品的標準多是由政府主導制訂,但因為摸不透行業具體情況,一些標準缺乏操作性。對于已經出臺的相關標準,楊淵德更為關心執行力度的問題。
PPG一直積極參與國內VOC相關標準及要求的討論和制定。他們認為,應首先建立和健全低污染涂料產品及測試方法標準體系,促進我國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污染涂料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應提升行業在制造階段以及最終應用階段的VOC控制減排水平,開發和推廣封閉作業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