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委員會由11位專家組成,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任主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主任李金寶、副主任徐新榮,中國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慧琴,上海紡織(集團)公司技術總監胡申偉,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等出席了會議。
驗收(鑒定)委員會審閱了驗收資料,考察了生產現場,查看了實物樣品,聽取了課題組匯報,并進行了質詢和認真討論。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超柔軟易染聚酯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作為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學研課題,整體執行情況良好,全面完成了各項預期目標;課題具有創新性,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采取產學研用聯合,建立了聚合、紡絲、織造、印染、服裝產業鏈一條龍示范基地,工藝技術成熟穩定,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對改性聚酯纖維的產業升級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超柔軟易染聚酯纖維產品”具備常壓沸染、不需堿處理的低碳環保特性,超柔軟手感、吸濕性良好和抗起毛起球性能顯著等仿棉功效,市場發展及應用前景廣闊,值得大力推廣。
超柔軟易染共聚酯、纖維和織物染色技術首先從聚酯大分子結構設計開始,優化酯化、縮聚工藝,解決了陽離子染料可染基團的自催化和離子化聚集作用的關鍵技術,實現了超柔軟易染共聚酯的分子量、序列分布可控,精選了多種改性組合,由此纖維手感柔軟,并解決了纖維和面料常壓陽離子染料深染的關鍵技術。超柔軟易染共聚酯纖維制成的面料集超柔軟性、抗起毛起球、光澤柔和、色彩鮮艷,染色牢度高等優點為一體。
超柔軟易染聚酯纖維產品涉及的聚酯工藝主要產業鏈“聚合、紡絲、染整”均體現了產品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優異性能,對節約能耗,保護環境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在聚酯合成中采用低溫反應,和原有聚酯產品的高溫反應要求相比,在能源消耗上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在紡絲工藝中無論是干燥溫度、紡絲溫度、加熱溫度都要低于常規聚酯。特別在染整過程中,新型聚酯產品采用常壓沸染工藝,無需堿減量處理工序,在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方面尤為顯著。
據了解,2009年到2011年,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東華大學與吳江赴東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生產了超柔軟易染共聚酯、纖維和舒適性面料系列產品,共3.03萬噸,在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新疆等省市共計130多個下游企業推廣應用,開發新型聚酯、纖維及面料系列產品累計新增產值4.58億元,實現利稅5476萬元左右,出口創匯達322.78萬美元,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