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第三屆中國環境檢測技術及儀器應用交流會在杭州低碳科技館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主辦,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杭州市儀器儀表學會、《環境質量與監測》傳媒事業部等單位共同協辦。交流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家儀器廠商和上百人參加。
交流會現場
交流會上,部分主辦方特邀嘉賓作了學術報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白志鵬教授
報告題目:如何監測PM2.5
白志鵬教授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化學和氣溶膠科技創新基地、城市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報告中白教授就目前各方面關注的環境熱點PM2.5的監測技術、監控現狀、監測的質量控制及監測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四大方面進行了介紹和探討。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建立了PM2.5的監測標準和監測方法。我國也在2011年公布了PM10和PM2.5的測定方法,并開始在各省市進行監測,但無論在法律法規上還是技術上都和國際水平有一定差距,亟待完善和提高。報告中詳細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監測PM2.5使用到的各種測量技術和相關儀器,并對如何評價監測數據的質量及如何提高我國監測PM2.5的能力、建立健全監測儀器認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齊文啟研究員
報告題目:突發污染事故應急監測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副組長齊文啟研究員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應急監測的事故類型,對應的監測項目的選擇,和氣、水、土壤、固廢中不同監測物質及不同監測時期的檢測方法和標準。報告中列舉了大量實際案例,不但對聽眾理解應急監測的目的和作用起到了幫助,更加深了大家對應急監測重要性的認識。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劉京研究員
報告題目:國家環境水質自動監測網的建設、運行與管理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劉京研究員在報告中介紹,為了掌握主要流域的水質狀況、預警重大水質污染事故、監督排放達標等情況,我國環境監測部門在重要河流、湖體、重大水利工程等處陸續設立了水質自動監測站,目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負責管理的各地水站已達149個。每個監測站4小時采樣分析一次,通過VPN方式將所有檢測項目的測定結果傳送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公眾也可在環境保護部網站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上查詢最新監測數據。發展并規范化管理好水質監測站,將在保障我國水質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