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臺玻集團投入超過200億元巨資,鎖定“電子級”玻纖布及觸控超薄玻璃、“綠能”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生能”光伏蓋板玻璃及太陽能聚光鏡,在兩岸積極擴張版圖。
如今新產能陸續開出,臺玻集團總裁林伯實指出,到2014年,臺玻集團兩岸的產能就可超過500萬噸,擠進全球前三大。
林伯實說,經過這一輪的擴張,臺玻的窯爐會從現在的36個,增加到48個,高居世界第一,比日本的旭硝子(ASAHI)還多。目前臺玻集團兩岸的各式玻璃產能共306萬噸,其中,傳統的浮式平板玻璃產能就達256萬噸。
把傳統玻璃加工的價值拉起來,是臺玻未來主要的發展策略!林伯實指出,傳統原板玻璃的毛利越來越低,大陸市場已供過于求,所以,要把玻璃加入“綠能低碳”、“生能”、“電子級”、“復合材料”等元素,讓玻璃的價值提升。
搶攻綠能低碳市場,主要是以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為主;林伯實說,現在臺玻在臺灣、大陸有6條生產線,產能2,080萬平方米,擴建完工后,兩岸就有10條生產線,產能達到3,380萬平米,產能增加62.5%,將躍居全球的前三大廠。
法人圈預估,以目前Low-E玻璃價格比傳統浮式平板玻璃高出4、5倍以上估算,未來幾年臺玻的毛利率將比現在提升3、4個百分點。
至于“生能”,則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太陽能商機;林伯實表示,臺玻現在所生產的光伏蓋板玻璃,透光度已可達94.6%,現在有二條生產線,產能只有7.9萬噸,擴產后,產能會增加3倍。
太陽能聚光鏡〈Solar Mirror〉,就是太陽光反射鏡。利用凸透鏡原理將小玻璃或金屬鏡片組合成碗狀,可聚焦集中陽光在一點上產生高熱,是太陽能能源系統中的周邊產品,可讓太陽能發電系統提升效率,市場潛力極佳,臺玻正在新建一條產能36,700噸的生產線。
在臺玻“傳統產業電子化”的營運思維下,可運用在iPad等級的電子級超薄玻璃及與iPhone手機同等級材質、臺玻已分別計劃在臺灣彰濱及大陸淮安建廠。另外用在PCB的電子級玻纖布及玻纖束,也已計劃在成都及蚌埠建廠,未來可有近10萬噸的新產能。
林伯實強調,傳統的玻璃市場競爭太激烈,臺玻未來的走向是朝上、中、下游整合,綠能、生能、電子級等加工型產品發展,他相信未來臺玻集團規模一定可躋身世界級企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