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記者粗略計算,目前僅神華和伊泰兩家已經投產和規劃中的煤制油產能已經在1900萬噸,如果再將潞安煤制油的規劃產能計算在內,未來我國煤制油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相當于一座大型煉廠規模。保守按照每萬噸煤制油投資1億元人民幣計算,國內煤制油投資總計超過2000億元已成定局。
神華寧東項目啟動在即
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已經獲得政府相關部門通過。這意味此前幾經周折的我國最大的間接煤制油項目將正式開工建設。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全廠強夯地基和廠前區景觀綠化設計的招標工作。
據了解,此項目是寧東唯一一個列入《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的示范項目。按照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寧東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噸以上,其中煤制油400萬噸/年。
該項目獲得最終核準,也意味著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伊泰等幾家企業共同組建的中科合成油,已經徹底擊敗南非沙索,以其為代表的自主研發路線已成為國內煤制油技術的絕對主流。
記者還從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公司了解到,公司將在現有108萬噸直接液化項目的基礎上,再上馬幾條生產線,未來神華在鄂爾多斯的煤制油規模將達到500萬噸/年。此外,神華鄂爾多斯18萬噸間接煤制油項目也在進行之中。
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從2010年開始進入商業化運營。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由于恰逢檢修,公司設備并未運行。公司黨委副書記謝舜敏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利潤為2.7億元,去年全年利潤為4億元。
謝舜敏認為,由于我國煤制油設備大多為進口或首次使用,現在考量煤制油經濟效益為時過早,隨著項目運行逐步穩定,設備投資將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