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化纖行業呈現出總體平穩、市場表現低迷、效益明顯下降的趨勢。如何看待今年化纖行業形勢,企業又該有何作為?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業內人士圍繞“在高成本時代化纖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趨勢、新格局、新領域和新標準”的大會主題,對行業當下形勢與長遠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從與會嘉賓和企業代表的發言來看,不論是應對當下行業的嚴峻形勢,還是規劃行業的長遠發展,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許坤元在題為《中國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報告中強調,當前紡織化纖產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任務仍十分緊迫和艱巨。然而不同的是,之前需要從外打破的壓力在形勢急轉的條件下,轉變為必須狠下心來從內變革。形勢的倒逼正在加速紡織化纖產業轉型升級。
理性看待從暴利期過渡為調整期
提及今年化纖行業利潤大幅下降的情況,中國化纖協會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前兩年行業利潤基數太高。2009年3月以來,化纖行業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行情一路走高,特別是2010年和2011年前三季度,行業幾乎處于暴利狀態,2010年利潤率最高達到7.16%。2001~2011年,化纖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3.03%,今年上半年行業利潤率2.21%,低于平均水平0.82個百分點。中國化纖協會會長端小平認為,這是行業處于不景氣周期的正常表現,行業從暴利期進入調整期,企業在心態上要理性面對,對行業發展要保持信心。
另一個原因是今年化纖庫存原料和產品跌價損失巨大;w價格與原油市場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今年1~8月,原油市場大幅波動,導致化纖市場不穩定。5~6月原油的快速下跌,導致合纖產品失去成本支撐,且下游需求不旺,雙重因素拖累價格快速下降,“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導致市場信心進一步減弱,產品價格持續下跌。
在國際化纖會議上,與會的嘉賓、學者與企業代表也對我國化纖行業的深層次矛盾進行了剖析。其中,原料與勞動成本的上升與傳統產品附加值不高、技術裝備落后與生產效率亟待提升、技術研發人才缺失與創新研發設計需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措施不夠與再生循環經濟的亟須建立、產業規模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等矛盾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勞動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對傳統紡織產業造成了較大沖擊。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7 年至今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每年人均工資漲幅都超過15%,燃料動力價格近兩年漲幅都在10%以上,紡織化纖行業的成本比較優勢明顯下降,常規產品的成本優勢嚴重流失。采取一切方法有效化解不斷增加的生產成本,已經成為行業當前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
化纖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在今年形勢下也越發突出。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認為,目前形勢正形成倒逼機制,化纖行業不能再盲目擴能,應抓住機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端小平指出,企業要避免盲目投資,在行業調整期內抓住機遇,開發新產品,為行業發展提供新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認為目前聚酯投資過熱,從《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來看,產能有可能過剩。化纖產能應加快結構調整,加大科技投入,避免低端產品的生產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