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輪股份董秘辦曾指出,公司在美國地區的銷售增量甚微。“雖然美國占出口份額的比重是最大的,但是,從增長量來看,還是歐洲的較大,能達到5%的增速,而美國則沒有多大的增長。
光大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程磊指出,我國輸美半鋼子午輪胎企業中,數量最大的是山東玲瓏、杭州中策、三角輪胎等企業。這也就意味著,特保案解除后,將為這幾家企業帶來實質性利好。
程磊認為,風神股份、黔輪胎A、青島雙星這三家企業,主打產品是全鋼胎和工程胎,而半鋼胎的銷量和出口量都比較小。輪胎特保案解除后,受益可能會少一些。
歐盟標簽法大考即將來襲
就在國內輪胎企業即將迎來利好消息的同時,另一則利空消息來襲——歐盟標簽法將于11月初正式實施。
近日,歐盟發布新法令,要求所有成員國統一輪胎標簽。輪胎標簽上必須注明三項數值:滾動阻力、濕地抓地力和外部滾動噪音。這三項數值是環保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數值。
根據歐盟法令規定,11月1日起只有貼統一標簽的輪胎才能在市面上銷售。在德國如發現輪胎生產廠有虛假數據標簽行為,將處以5萬歐元罰款。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歐盟要求出口輪胎貼標簽,主要涉及卡車胎和半鋼胎,不涉及“非公路”車胎。從某種程度來看,達不到技術門檻的企業不能出口,這是一種貿易壁壘。
這種要求對我國輪胎是一種挑戰。有關研究機構抽樣調查,發現我國生產的輪胎36%達不到歐盟輪胎標簽法第一階段標準,50%達不到歐盟輪胎標簽法第二階段標準。輪胎濕滑路面抓著力和噪音指標,必須通過輪胎試驗場檢測。
上述人士指出,出口輪胎要貼標簽,就必須有相應的經過認可的檢測機構。目前來看,國內是缺乏這樣的檢測機構,如果企業要貼標簽,目前的解決辦法,主要是把輪胎送到國外的機構檢驗。
方正期貨研究所王讓華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歐盟是我國出口輪胎最大的市場,每年增速將近30%。歐盟輪胎標簽法規的實施不僅是門檻,而且關系到我國輪胎行業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