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橡膠行業投資并購戰略高端論壇”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鄧雅俐這樣提醒業內人士。
中國橡膠產業發展最快
過去30年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橡膠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橡膠產業的產值、銷售收入、出口和主要產品產量,年均增長率大都在30%以上。
在鄧雅俐眼里,“這個發展應該說是絕無僅有的。”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橡膠產業“十二五”第一年的增速,比整個“十一五”下降了十個百分點,但增長率仍然達到10%以上。
據鄧雅俐介紹,目前,國內輪胎的子午化率已達到87%,高強度輸送帶和線繩V帶的比例都達到90%,廢橡膠的處理率已經達到85%以上。橡膠產業已經形成循環利用的模式,其清潔生產率也在不斷提高,能耗則在不斷降低。同時,在清潔生產、節能降耗和綠色發展方面,炭黑和橡膠助劑產品也都取得了很多成績。
“橡膠產業的結構調整還是很有成效的。”這是鄧雅俐的總體感覺。
橡膠產業增速放緩
據了解,截至上半年,中國橡膠產業的增速繼去年后進一步減緩,增幅下降到10%以下,而過去的增長率都是在20%-30%。據鄧雅俐判斷,雖然產業增速在下降,但橡膠業整體發展是趨于穩定的。
上半年,橡膠制品的出口增幅減緩,且波動較大。數據顯示,1月份,橡膠制品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5.8%,其中輪胎下降12%;4月份,橡膠制品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截至上半年,輪胎出口增長7%,橡膠管、帶等也出現同比增幅回落的現象。造成以上情形的原因,在鄧雅俐看來,除了季節性的回落外,還有歐洲經濟的波動,以及國際貿易摩擦因素的影響。
“今年的橡膠產業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橡膠原材料的價格回落幅度很大;憂的是,市場需求在減少。”鄧雅俐分析道,原材料價格下降,同時,產品價格也有回落的趨勢,市場的波動,導致生產經營成本難以控制。這使得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可能進一步縮小。
她指出,以前的高速增長,掩蓋了很多矛盾,今年由于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矛盾進一步顯現,產能過剩導致庫存增長。由于政績工程等推動,橡膠制品管、帶、片及輪胎等,都有不同程度產能過剩的狀況,其中最突出的,是結構性過剩問題。這造成產品的低水平、同質化競爭,進而導致價格戰。
據了解,市場需求的下滑,致使橡膠行業庫存居高不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統計的200家企業的庫存狀況顯示,上半年,其庫存同比增長8%,幾乎所有產品庫存的增長率都高于去年。鄧雅俐透露說,庫存額現已達到150億元左右,如果下半年經濟走勢沒有什么變化,庫存將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