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國內輪胎出口年增速將由2010年的24.2%回落至2012年的不足10%。專家預計,中東、非洲、非歐盟市場將成為未來中國輪胎出口新的快速增長點,國內輪胎行業增加出口已經迫在眉睫。
輪胎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鋼絲、簾子布、助劑等,其中橡膠和炭黑是輪胎的主要成分,橡膠占比超過50%,炭黑占比達到25%,可見橡膠和炭黑價格的起伏波動對輪胎企業生產和經營影響巨大。
天膠漲跌不利輪胎業控制成本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國相繼推出經濟刺激計劃,大宗商品市場泡沫由此產生。以上海期貨交易所1月份天膠期貨為例,2011年2月份創出歷史新高41970元/噸,持倉量也隨之大幅增加,投機性到達頂點。隨后全球經濟陷入持續低迷期,特別是進入2012年美債、歐債繼續惡化,各國就業率和消費指數連續探新低,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雙雙跌至冰點以下,制造業呈現萎縮狀態,原材料市場需求急轉之下,天膠行業也未能幸免。1月天膠期貨于2012年8月14日跌至20700元/噸,跌幅達到創紀錄的50.67%。
從2012年8月中下旬開始,美國市場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刺激政策傳聞頻出,國內政府部門一天內審批通過1萬億新投資計劃,巨大的潛在需求預期導致上期所天膠期貨聞風而動,反彈之聲不絕于耳。很快,9月12日1月份天膠期貨探漲至23610元/噸的階段高點,月度最高點、最低點的漲幅甚至達到14%以上,天膠市場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
據筆者走訪青島橡膠市場了解到,2011年青島港天膠保稅區月度出貨量突破9000噸,而2012年月度出貨量卻不足5000噸,并且多數天膠從業者認為,高于20000元/噸的天膠期貨市場存在很大的投機性風險。最近一個月內,已經有個別企業因投資策略失誤造成經濟損失3億元以上。部分貿易商表示,低于20000元/噸的天膠現貨才具有購買的價值,國內天膠市場需求的低迷可見一斑。
卓創認為,短期的資本市場運作不免要背離天膠基本面的控制,而脫離基本面控制的市場又不可能長久。但是在這種困境中,整個國內輪胎行業原料價格短時間內大漲大跌,經營壓力尤其嚴峻。
炭黑漲價難以避免
一個多月來,原料煤焦油出廠價由2350元/噸漲至2850元/噸一線,多數炭黑廠家倍感成本壓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