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信息顯示,兩廣地區均將天然氣的銷售價格與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在此基礎上倒扣管道運輸費后回推確定天然氣各環節價格。
周修杰說,廣東、廣西率先實行價改的做法值得肯定,其依托自身優勢,將百姓消費水平、服務質量等指標納入到價格形成機制中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然而,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在執行過程中,由于比照的參考物液化氣和燃料油有多個稅則號,推測天然氣價格的形成機制在執行過程中面臨操作難題。
一位在廣東的市場觀察人士甚至說,計算兩廣地區天然氣價格的公式并不具備可操作性。
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盡快總結試點城市廣東、廣西兩省天然氣價格機制中的得失,以將其迅速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價格關系;同時,在試點范圍推廣之前,努力推進天然氣出廠價格提高,以促進國內天然氣市場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在馮飛看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方向是市場化,廣東和廣西兩省采取的“市場凈回值法”是中間的過渡措施。
“天然氣正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隨著進口天然氣的增加,漲價已是大勢所趨。因此需要對天然氣的價格進行結構性調整。建議對工業氣價進行調整時,要考慮到產業的承受力。”
根據CMEN預測,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年需求量將達到2600億方,國內生產只能滿足1500億方,缺口為1100億方,對外依存度為42.3%,到2020年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