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有待開啟
PBS與其他降解塑料相比,價格低廉,且耐熱性能好,可以用于制作包裝材料、餐飲用具、衛生用品以及地膜等一次性用品,并可望在醫用材料、光電子化學、精細化工等高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理論上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據有關機構預測,我國PBS潛在市場將超過50萬噸/年,而截至2011年其產量只有7萬噸/年,已有及在建、擬建生產裝置生產能力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這一理論假設實現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降解塑料對于通用塑料的替代。
有統計表明,塑料等包裝材料占生活垃圾的41%,對于這類不可回收或者不具備回收價值的塑料制品,如果法律法規在禁用方面大力推動,降解塑料的市場空間有望很快打開。但降解塑料使用成本更高,消費者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使用。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提出,世界范圍內,特別是歐美地區,從法規上保證降解塑料的使用,對使用降解塑料的包裝材料減征稅費,歐洲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解塑料消費地。
謹慎對待盈利前景
對于PBS項目的盈利前景,齊翔騰達在公告中表示,項目第一階段建設期1年,建成后可先對外銷售中間產品,年均可貢獻稅后利潤約19709.23萬元。整個項目建設完畢后,年均將為公司貢獻稅后利潤約137161.37萬元,項目經濟效益良好。
項目總建設期2.5年,分兩段建設,其中第一階段建設期1年,建設內容為10萬噸/年順酐生產裝置及5.5萬噸/年1-4丁二醇(BDO)生產裝置;第二階段建設期1.5年,建設內容為10萬噸/年順酐生產裝置、5.5萬噸/年1-4丁二醇(BDO)生產裝置、7.5萬噸/年丁二酸裝置及15萬噸/年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裝置。
公司認為,項目的實施可以進一步加深原料碳四的利用率,拉長公司產品鏈,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公司目前生產中產生大量副產品丁烷,對其并未進行深加工而直接出售,而丁烷是生產PBS的主要原料。
分析人士認為,盈利預期能否順利實現關鍵看技術和市場兩個方面。技術方面,目前國內在運行規模最大的降解塑料裝置只有3萬噸左右,增發項目的生產規模大幅增加,存在技術工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的風險。市場方面,渠道的拓展和客戶關系的建立也需要下大力氣,如果訂單不足,開工率和單位成本都將受到影響。
此外,隨著降解塑料項目紛紛上馬,市場競爭趨于激烈,產品的毛利率存在下行的風險。數據顯示,國外2007-2009年降解塑料產能復合增長率超過50%,已經投產的降解塑料產能近70萬噸。根據金發科技的規劃,到2015年,公司降解塑料產能有望達到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