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溫州市政府發布“溫州市合成革行業整治提升方案”通知,方案要求2015年12月底前,龍灣區(含高新園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合成革企業生產線削減50%以上;區域環境空氣中DMF濃度控制在0.2mg/m3以內,合成革企業周邊環境空氣無惡臭;合成革業通過整體驗收。
溫州壯士斷腕,行業洗牌逐鹿
溫州是我國合成革行業主要生產地之一,擁有較為完整的合成革產業鏈,下游配套有大量制鞋,制鞋和家具等生產企業。隨著其他地區如安徽,福建等地合成革產業發展,國內合成革產業產能大幅擴張,競爭日趨激烈,溫州地區的產值占比在逐漸下降。受到國內外內外需求較為疲軟,12年合成革行業下游景氣下行。
溫州合成革產能全國占比應該接近50%,但產量只有全國20%不到,即是說溫州合成革行業產能過剩程度在50%左右。因此關停生產線,整合企業即是當地環境保護的急切需求,合成革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勞動力不足而人工成本上升的尖銳矛盾,產業調整是唯一出路,此次整治行動是去產能和促環保一體兩面,一舉兩得。
溫州本次行業整治最終將實現本地合成革行業的整合,長遠來看將對全部合成革企業都是機遇。但短期來看,大量產能關停可讓其他合成革企業在行業產能快速擴張壓力中得到喘息;持續到15年底的整治過程中,很多溫州企業都不能正常生產,即是說全國20%的合成革產量存在不確定性,這3年內對其他合成革企業可說是“黃金三年”。
相關上市公司分析
目前共有5家合成革上市企業,均位于溫州地區之外;根據業績彈性,我們認為受益程度依次如下:安利股份,雙象股份,禾欣股份,華峰超纖,同大股份。
化工環保再思考:去產能是最強的環保措施我們在前期已經指出“環保和精細化”將是中國化工行業的未來之路,對于環保而言,還有為實現環保而去產能的第二重含義。對于嚴重過剩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直接關停將是最直接的環保措施。現在溫州整治合成革即是例證,或許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相同的故事將在電石,氯堿等多個領域重復上演,特別是發生在我們指出的環境庫涅茲拐點可能區域。順應國民意志的行政化去產能,行業狀態由產能過剩向供需平衡甚至不足衍變,引發行業的復蘇,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