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廣泛應用為塑機行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我國塑料行業的巨大發展潛力為中國塑料機械行業的迅猛成長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每年生產塑機的銷售總額不及進口塑機總額,尤其是信息產業及其他高科技產品,國產塑機與進口塑機因技術差異所造成的效益差異十分巨大。
目前,注塑機分為肘桿式(機械式)、全液壓式、全電動式、電動/液壓復合式四類,這四類各有各的優缺點,各有各的市場。在我國,產品結構不甚合理,肘桿式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而全電動式注塑機在國內還是“瘸腿”,目前沒有一家企業正式批量生產,僅作樣品機進行宣傳。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商手里,主要配件如伺服電機和滾珠絲杠均依賴進口,附加值最大部分被國外廠商拿走,而且還帶來售后服務難題。此外電動/液壓復合式在國內仍是空白。
隨著高精度塑件應用范圍的擴大和注塑機制造成本的降低,全電動式注塑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電動/液壓式注塑機作為一種集液壓和電驅動于一體的新型注塑機,它融合了全液壓式高性能的優點和全電動式節能的優點,已成為當今精密注塑機發展的方向。中國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市場,手機機體90%以上的塑料件全部由國外塑機生產,以塑料為主要原料的數碼產業,國產塑機更是無緣問津。
從發展來看,我國注塑機起步較晚,如僅靠引進,難以實現超越轉變,在國際競爭中難以找到位置。業內人士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引進的并不一定是最先進的,如果引進技術至少與國外保持10年差距,要迎頭趕上,就必須從發明開始。無論全液壓式、全電動式、電動/液壓復合式,還是目前國內使用量最大的肘桿式,并不能因為它有市場、應用規模最大而放棄發明,仍要圍繞提升穩定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進行改造升級,全液壓式就是從傳統的單缸充液式逐步完善到現在的兩板直壓式的。
優化我國注塑機結構的出路在于加大高精度、高技術含量注塑機的投入與開發。注塑機的研究與開發的特點是開發周期長、投入大,正常情況下,從發明到出產品大約5-10年。
一方面是由于技術難度大,另一方面是資金及人才不足。另外,目前國家對引進先進裝備實行的免關稅、增值稅的政策,更是對注重科研開發企業的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