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木渣、廢塑料不必再當成垃圾,東北林業大學主持完成的一項新技術可將它們變廢為寶,制成耐水、耐腐、無甲醛的“生態木”,用來做地板、家具。在近日舉行的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東北林業大學王清文教授領銜申報的“木塑復合材料擠出成型制造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生態木”的標準名稱是木塑復合材料,是一種以木材加工剩余物、秸稈、稻殼等生物質纖維加上廢舊塑料,經熔融復合而制成的新型復合材料。東北林大生物質材料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王偉宏說,東北林業大學的“木塑復合材料擠出成型制造技術及應用”研究是從十年前開始的,由李堅院士和實驗室主任王清文最先開始研究。一噸木塑復合材料由60%木渣36%塑料技術制劑組成,所用材料全部是廢舊材料,可以被擠成多種形狀、制出不同顏色和不同花紋。它摸起來、看起來都像是木材,卻比木材耐水、耐腐、無味、無毒,不必擔心有甲醛釋放。目前,這種材料在建材市場上就有出售,商家起名為“生態木”。
不久前,長白山風景區鋪設的室外棧道就采用了“生態木”;在北京奧運場館的戶外門廊、上海世博會上鋪設的室外地板早已使用了“生態木”。由于它耐水、耐腐,目前在國內常被用做戶外地板、欄桿、扶手、外墻掛板等,也有廠家用其生產家具、室內地板。與木材不同的是,這種“生態木”用舊后,可回收重制成全新品。
雖然“生態木”由廢棄物制成,成本較低,但每噸在6000-8000元的售價,可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項目技術已在全國80多家木塑企業推廣應用,近三年直接效益產值6.2億元,遠期效益預期年產值1000億元。這一項目為生物質資源高效利用、林產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開辟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