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產塑料(10115,-165.00,-1.61%)餐具在工藝上比歐美落后15年,且原料成分不同。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以下簡稱塑料餐具),從5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中國社科院教授、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常務理事馮興元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塑料餐具的解禁,對于民眾來說多了一項選擇,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需要進一步分析。
那么,被禁止了14年的塑料餐具緣何就被恢復“自由”了呢?近日,針對塑料餐具是否存在有毒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近日予以回應。這位負責人表示,刪除塑料餐具條目主要基于多種考慮。它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規定,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這樣可以節約石油資源。
該負責人還進一步表示,隨手丟棄垃圾的行為已大幅減少,廢棄物回收體系逐步建立,最初出臺禁止塑料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對塑料餐具條目進行調整的時機已基本成熟。
馮興元表示,塑料餐具雖然節約了其他可貴的資源,也給民眾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塑料餐具市場價格雖然便宜,但是不一定彌補了其他方面的成本,比如回收再利用,治污染等成本,這些餐具的定價要體現真正的成本。
互聯網資料顯示,塑料餐具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1984年我國生產了第一批塑料餐具,很快,由于低廉的價格,簡單的生產工藝很快占據了我國一次性餐具市場。
因使用過后的塑料餐具絕大多數便被拋棄在車站、街道以及河流邊,為此在1999年,塑料餐具被原國家經貿委列入了淘汰產品中,并明確禁止使用。
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認為,在塑料餐具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國家下達解禁令,欲進一步規范市場也無可厚非。但是,塑料餐具將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政府相關部門在沒有出臺完善且執行力強的規則前解禁,將大幅增加環保成本,弊大于利。
事實上,塑料餐具雖然被國家明文禁止使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是屢見不鮮。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現能替代塑料餐具方便性、低成本性的產品。
侯宇軒說,當前,我國回收再利用的相關制度尚未完善,解禁塑料餐具時機未到,如果現在解禁,一方面,市面上塑料餐具質量參差不齊,許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購買摻假的發泡餐具,這對人體會產生較大危害;另一方面,塑料餐具焚燒會破壞大氣臭氧層,掩埋則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處理難度較大,將造成二次污染。
浙江碧劍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有水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解禁塑料餐具可能會存在經濟利益方面的考量,塑料本身是一種很難降解的材料,當前這種情況下,回收制度都還未健全就解禁,這在執行回收方面上會面臨諸多困難,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行業標準和相關配套制度。
針對近期網絡熱議的塑料餐具會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近日,中塑協會秘書長馬占峰表示,聚苯乙烯200年才降解沒有科學根據,實際上沒人做過這方面的試驗,有的說50年,有的還說上千年。當前,長三角和珠三角發泡聚苯乙烯占了城鄉地區絕大部分市場,至今也未見到污染多嚴重,而在發達國家日本、聚苯乙烯餐盒更是隨處可見,未見禁止。
那么,發達國家在生產塑料餐具使用的原料以及生產工藝與我國是否一樣呢?侯宇軒表示,我國生產塑料餐具在工藝上比歐美落后15年,歐美國家生產的塑料餐具對人體的危害較少,具有抗高溫、抗氧化性等特點。我國塑料餐具的原料主要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以及聚乙烯等。當前,塑料餐具市場魚龍混雜,一般正規塑料餐具無毒,而摻假的餐具則會分解毒素。
國務院參事葉汝求近日也呼吁,國家相關職能部門應抓緊制定一次性餐具的生產、使用及其廢棄物收集處置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