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車間里,機器轟鳴著,臥式加工中心、數控車削中心,工人們熟練地操縱著按鈕……這是“海天塑機”工廠里隨處可見的景象。
寧波有注塑機生產企業140余家,年產注塑機械近4萬臺,銷售額達80億元,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3,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6成以上。然而,從結構上看,高端市場依然被發達國家所壟斷,寧波產品主要以低檔小型注塑機為主。
面對國際巨頭的競爭,我國塑機裝備制造業又該如何轉型升級呢?
沒有“拳頭產品”
歐美日壟斷高端注塑裝備市場
注塑機是將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材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種形狀的塑料制品的一種成型設備,長期以來,歐、美、日企業壟斷著全球中高端注塑機的技術和市場,我國注塑裝備制造水平并不高。
“經過多年的技術引進和創新,我國注塑機行業涌現出了‘海天塑機’、‘海星塑機’等一大批明星企業,但雙向拉伸塑料膜機組、精密醫用導管擠出機組等精密裝備,一直被他國所壟斷,而我國塑機行業依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分析人士說。
據了解,德國注塑機產業規模排名世界首位,出口占全球出口總額的20%以上,意大利和日本分居第二、三位,它們的注塑機多以精密注塑機、大型注塑機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機型為主,日本電動注塑機在北美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0%。
創新帶來生產力
去年企業業績同比增長204.3%
在寧波北侖,從一家五金加工作坊起家的“海天塑機”,經過47年磨礪,長成了我國塑機裝備制造行業的“龍頭”。去年,該公司注塑機銷售量達22000臺,銷售額達63億元人民幣,經營現金流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4.3%。
這樣的業績,“海天塑機”執行董事張劍鳴把它歸功于“創新”二字。以伺服節能注塑機為例,傳統注塑機因其普通異步電機和定量泵卻始終以額定的功率、恒定的轉速提供恒定的流量,能量損失多達45%至75%,“海天塑機”改用普通異步電機為伺服電機,不僅能根據需要控制轉速,還能控制位置精度,實現理論降耗20%至80%,平均節電達50%。
浙江正泰電器(601877)更新了100多臺海天伺服機,生產同樣的產品,每年僅電費一項就能省下204萬元。另外,對冷卻水設備、電網變壓器、電網配線等方面的投入也明顯下降。這讓用戶也嘗到了甜頭,該產品銷售量已占集團總銷量的85%以上。
“這就是創新帶來的生產力。”張劍鳴說,“創新是企業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我們每年投入銷售的5%用于研發,這在同行業中是少有的,只要能保持企業持久的競爭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這些投入,值得!”
與國際巨頭博弈
國內注塑裝備制造業何去何從?
在寧波,注塑機械產業集群效應十分明顯,然而,隨著德國“德馬格”、日本“住友”、韓國“宇進”等國際塑機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國內塑機行業又該何去何從呢?
在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張靜章看來,從數量上看,寧波已是世界級的注塑機生產基地,但從產品結構上看,高端市場依然被發達國家所壟斷,寧波出口的產品附加值低。
他對“海天塑機”了如指掌,為了開發新產品,“海天塑機”曾不惜重金向日本買圖紙,再進行研究摸索;到全球各地去設研發中心,聘請資深工程師負責研發;同時,還與浙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攜手攻克技術難題,“在他們的銷售額中,新產品貢獻率達60%。”
但寧波要真正成為世界級的注塑機生產基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轉型一定要轉向高科技,轉向核心技術,這樣才能與國際巨頭博弈。”張靜章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