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氮氧化物的排放方面,國家環保部更是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在“十二五”期間,國家環保部計劃在四年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要消減10%,目前國家對發電、汽車尾氣及水泥等行業進行“脫硝”處理,而當下國際上成熟的煙氣脫硝技術,主要有非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NCR)和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兩種。其中SCR技術的脫硝率可達90%以上,是國際上火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主流技術。在脫硝過程中采用的是最高效的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而在這個反應過程中,脫硝鈦白粉則是最重要的催化劑。
多年以來,脫硝鈦白粉供應量被日本和歐洲的少數廠家所壟斷,如日本的石原化工、法國的美禮聯(Millenium)等幾家企業。然而,近年來國內鈦白粉企業通過加大研發力度,終于實現了納米級脫硝鈦白粉的初步產業化,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其中一些企業已經初步實現了產業化,提振了行業的信心。
目前可生產脫硝鈦白粉的企業有以下幾家:如四川華鐵釩鈦科技有限公司、廣安貝騰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普源化工工業有限公司、重慶新華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但產能均不大,其中四川華鐵釩鈦的年產能約2萬噸,廣安貝騰約3000噸,重慶普源約1萬噸,重慶新華約1萬噸。另外,據了解,目前佰利聯也可以生產脫硝鈦白粉,脫硝鈦白粉項目設計產能為1噸左右,但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后,產能可擴張至2萬噸。
每立方米催化劑需要脫硝鈦白粉0.5噸,按上述需求計算,“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對脫硝白粉的需求為8萬噸,“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的需求將達到10萬噸。按照目前進口脫硝鈦白粉價格約為3萬元/噸,國產價格約為2.5萬元/噸計算,“十二五”期間,脫硝鈦白粉的市場規模為100億元,平均每年20億元;“十三五”期間,其市場規模為125億元,平均每年25億元。而這僅僅是針對火電廠的需求計算的,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給各個省市下達了鋼鐵廠、水泥廠等工業爐窯的脫硝任務,部分爐窯也將陸續開始脫硝,預計這部分所需的脫硝鈦白粉數量為2萬~4萬噸/年。如按3萬噸/年計算,將有7.5億元/年的市場規模。
通過以上的計算和目前國內脫硝鈦白粉生產狀況來看,目前,我國脫硝鈦白粉生產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這對于鈦白粉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鈦白粉企業應抓住這個機遇,大力發展脫硝鈦白粉,提升公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