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后,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晰了國企改革的方向及路徑,"發展混合所有制"是重頭戲,石油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開放,這成為油改概念股繼續走強的動力。
原油進口權新方案將出臺
3月28日,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14年原油進口權方案基本敲定,規模門檻均有調整,很快就會出臺。”中石油內部人士在昨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地煉市場與發展峰會間隙對上證報記者透露。論壇首位發言人——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鑫民以較大篇幅闡述了今年的原油進口權政策。“去年中國化工集團獲得1000萬噸原油進口指標,這個數據今年有望達到2000萬噸,具體方案還在研究中。”
上述不愿具名的中石油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2014年度的原油進口配額方案很快會出臺,規模將有所提升,對各類民企開放程度會更大。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會獲得準入,門檻還是有的。進口權更大規模向民資開放,也是能源領域推進改革的舉措之一。”上述觀點與姜鑫民如出一轍。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要獲得進口配額,民企光有錢不行,環保等技術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整個地煉產能超過1億噸,開工率低于40%。地煉企業對于原油進口權開放一直有著很強的訴求。盡管地煉長期處于“上游吃不飽”的低開工率狀態,“但貿易權開放將平穩有序進行,不可能一下子放開。”姜表示。
目前民企面臨兩種選擇:一是作為獨立主體,完全自主組織進口;二是委托國企進行“代理”進口。姜鑫民指出,搞混合制經濟,完全排除公有制經濟,與現實并不符合。“就目前而言,民營企業完全獨立,成本并不劃算。”
去年中化集團獲得原油進口資質后,東明石化、中化弘潤、海化集團、廣匯能源等企業躋身該行列呼聲很高。市場人士表示,一季度有望見到獲得原油配額的新面孔。
引民資中石化銷售業務估值翻番
今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公司將啟動油氣銷售業務重組,引入民資實行混合所有制,且授權董事長在社會與民營資本的持股比例不超30%的情況下,行使有關權力。此舉被視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冰之舉。
3月24日,中石化在其官方微博上對外公布油品銷售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時間表:2月19日,發布公告,啟動資產審計、評估;3月17日,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3月31日,設立全資子公司-油品銷售有限公司;6月底,完成審計和評估,公布引資方案;力爭第三季度前完成融資。
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石化銷售業務板塊擁有自營加油(氣)站30532座,成品油管線超過1萬公里,儲存設施的總庫容約1500萬立方米。中石化營銷業務的資產值約3000億元,包括3.05萬座加油站、2萬多家便利店、8000萬會員等,去年經營利潤351億元,減少17.6%。
另據報道,有消息稱,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認為目前集團的營銷業務價值被低估。他認為,國際一般石油銷售公司的市盈率約15至25倍,但中石化的營銷業務只有8倍,沒有反映其潛在價值,希望引入民資或外資后,可將這個“等待挖掘的金礦”的潛在價值發掘出來。傅成玉還在中石化發布的年報中表示,公司2014年的兩項重要工作是進行銷售業務板塊改革和加大頁巖氣勘探開發。
業內人士指出,在傅成玉看來,即使以中石化估值的2-4倍出售營銷業務,都不足以反映其實際價值,反映中石化在定價上相當進取,銷售業務最終出售的估值預計不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