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蹇錫高, 張元紅, 于艷, 劉鵬濤 (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系大連 116012, E-mail:xgjian@chem.dlut.edu.cn) 美國Dupont公司成功開發的聚芳酰胺纖維“Kevlar”綜合性能優異,但是“Kevlar”難溶難熔,只能在濃硫酸中溶液紡絲成型,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開發耐高溫、可溶解的聚芳酰胺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結構改性方法主要有引入柔性結構單元;引入扭曲非共平面結構;通過共聚破壞分子對稱性和結構規整度等,這些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溶解性能,但往往會降低耐熱性能。 本文從分子設計角度出發,將1,2-二氫-2-(4-胺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2H)二氮雜萘-1-酮((結構如Scheme1所示)引入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聚合物主鏈中,在保證聚合物良好的耐熱穩定性同時改善其溶解性。由于芳香二元酰氯與芳香二胺反應屬于非平衡縮聚,因此反應初始投料比、吡啶、各種單體的加入順序以及加入量都將對共縮聚產生影響。本文系統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對共縮聚產生的影響。其中,初始投料比是指第一次對苯二甲酰氯投入摩爾量與對苯二胺摩爾量的比值。當加料順序為NMP+LiCl+Py+PPD+TPC1+DHPZ-DA+
DAPE+TPC2時,改變TPC1/PPD的量,對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反應合成規律、尤其是助溶劑鹽LiCl用量、聚芳酰胺熱穩定性能、溶解性能和力學性能等都產生不同程度影響。Scheme2列出了TPC1/PPD對于ηinh值的影響。通過研究,可進行分子結構設計、聚合物序列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