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疫情防控,穩學生實情,促科研新風,迎精英人才。11月3日下午14:00-17:00,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能源催化功能材料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張佳楠課題組于線上(騰訊會議:391-656-434)展開戰疫期間科研座談會。本次會議旨在關懷學生疫情情緒,動員學生科研創新以及積極進取,激勵同學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愿青春不負,逐夢前行!與會成員有:張佳楠教授,曲干副教授,盧幫安副教授,李民瀚副研究員,夏會聰研究員以及課題組全體碩士生及博士生。
本次座談會主要內容如下:
1.各位同學(從高年級到低年級)談論觀看吉林大學化學學院70周年華誕直播的閱讀感想+針對感想發表自我體會
2.青年教師發表看法
3.張老師總結
針對本次座談會,各位同學不僅發表了對吉林大學化學學院70周年一路走來的艱辛歷史的感悟,更是表達了對從教70余年教師的傾佩,研一碩士生王宇同學發表感想:“徐如人院士年僅20歲,沒有教材,沒有講義,沒有教學大綱,在這種條件下,徐如人院士沒有退縮,白手起家,按照學校的安排,和同事們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將化學學科一步步建立起來,高質量完成了教學工作。徐院士說,自己沒有出過國,沒有升過學位,自己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全靠多年來努力上好每堂課,努力做好每件事的嚴格要求。我不禁感慨,徐院士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即便沒有教學、科研的條件,也應該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敢于在未知的領域進行嘗試,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于去引領一個新方向的發展。”
疫情期間,同學們已經隔離于宿舍兩周有余,疫情當前,我們的學習和科研都受到了一些影響,但這不能成為我們退縮的理由,我們應該知難而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科研精神,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將青春抱負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不僅如此,各個老師也表達了自己疫情期間的心情和工作計劃,也給了同學們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惟愿同學們手握科研心,無畏疫情苦。多看文獻,積累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與老師們的溝通交流,不斷調整不斷創新科研思維。有基礎工作的研究生抓緊完成手頭文字工作,開發創新思維。針對此次會議,張老師總結如下:
1、每天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謝絕怠惰,加強自制力,努力自我提高,自我升華!
2、每天工作進展及時與老師溝通,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加快科研進度!
3、學習堅韌不拔的韌性,弘揚自強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