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張佳楠課題組題為《Boosting Nitrogen Reduction to Ammonia on FeN4 Sites by Atomic Spin Regulation》的文章在Advanced Science雜志上正式發表!
目前,電子調控工程被認為是提高電催化劑活性的有效方法。為了探討自旋對電催化反應的作用,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設計了異質單原子 (h-SA) NRR電催化劑,以揭示過渡金屬中 3d 軌道的自旋轉變對于氮還原反應(NRR)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Mo SAs的添加調整了Fe SAs的3d軌道電子排列,導致Fe的自旋態發生變化,從而促進N2活化過程。
有以下幾個亮點:
1. 通過低溫熔融聚合成功合成了雙金屬原子分散的聚酞菁鐵鉬(FeMoPPc)。
2. 添加Mo SAs后,成功改變了Fe的自旋態,從高自旋(dxy2dyz1dxz1dz21dx2-y21)變為中自旋(dxy2dyz2dxz1dz21),Fe的未配對電子減少,有利于π的反向貢獻,促進與*N2未配對電子成鍵,從而加速第一步氫化過程。
3. 自旋狀態改變引起Fe位點電荷密度增加,促進了N2的吸附。同時,Mo位點上吸附的H中間體可通過氫氣溢流輔助N2加氫。
4. 與具有高自旋 FeN4的FePPc和具有MoN4的MoPPc相比,具有中自旋FeN4的FeMoPPc的法拉第效率分別比他們高出2.0和9.0倍,NH3產率分別高出2.0和17.2倍,優于許多報道的Fe基和Mo基催化劑。
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102915
DOI:10.1002/advs.20210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