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研究所成立于西安科技大學建校40周年的1998年,成立23年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重大專項各1項,校企合作課題1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科技獎5項,發明專利授權100余件,發表SCI、EI收錄論文二百余篇,已為國內外同行所認可。
已建成微波合成與高分子改性、功能材料應用分析與研究平臺、固相力化學研究平臺等。
研究團隊成員18人,高級職稱10人,40歲以下7人,年富力強、富有創新活力。特別是熊善新、屈孟男、汪曉芹、何金梅、陳福欣等已成長為富有科研實力的骨干力量。
-
熊善新領導的“青年百人計劃”研究團隊入選西安科技大學校級創新研究團隊,在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能量儲存與轉化及煤基功能材料等領域的研究成績在業界小有影響。
-
屈孟男領導的“仿生功能界面材料”研究團隊為陜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在固體表面潤濕性調控及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方面成績斐然, 在國際上也小有影響, 世界著名科學刊物 Nature將其一研究成果評為research highlight, 并專文報道和評述。
-
李侃社領導的“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研究團隊,在PVC的熱穩定理論與技術方面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獲得同行好評。
研究方向:
-
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研究諸如聚氯乙烯、聚烯烴、聚酯、聚酰胺等大宗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增強(復合、共混等)、增韌、阻燃、抗靜電和穩定化等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相關助劑)。
-
功能高分子材料:
-
主要研究通過復合手段制備導電、導熱和電磁屏蔽復合材料設計、制備和應用;
-
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能量儲存與轉化材料與器件設計、制備和應用;
-
仿生功能界面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應用;
-
超浸潤油水分離材料在污水凈化領域的應用。
-
油田化學:主要研究油田作業過程中(從鉆井開始到把原油、天然氣輸送到煉油廠前)的各種化學問題。我們的研究重點包括:
-
鉆井化學:主要研究鉆井液和水泥漿的性能及其控制與調整。
-
集輸化學:主要研究輸油管道的腐蝕與防腐、乳化原油的破乳與起泡原油的消泡、原油管道輸送防止結蠟與防垢、清垢等問題。
李侃社(1961-),工學博士、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分子研究所所長,省級工科化學教學團隊帶頭人、政協陜西省第十一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化學與社會、聚合物結構與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等10余門課程,其中有機化學為省級精品課程,普通化學、聚合物結構與性能為校級精品課程。
主持、主研國家973、863、自然科學基金及校企合作科技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其中SCI、EI等收錄50余篇;發明專利授權20余件;主編、副主編和參編教材5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6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
主要研究方向:
-
化學學科:合成化學(功能分子設計、制備與應用;功能助劑制備與評價)和高聚物結構與性能;
-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材料化工(高分子及其材料設計、制備與應用);現代煤化工技術
-
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礦物/高分子復合材料、選礦藥劑設計與合成。
研究項目:
-
石墨烯/聚合物導熱-電磁屏蔽復合材料的設計與固相剪切制備(2018ZDXM-GY-155), 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2020
-
北三區出油管道腐蝕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廠,2018~2019
-
南梁油田地面系統結垢現狀及治理技術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廠,2018~2019
-
長實集團常用化學助劑應用效果評價及高效藥劑的篩優選,長慶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018~2019
-
二茂鐵功能化PVC新材料及其應用研究(sklpme2014-4024)
-
N-烴基馬來酰胺酸根稀土配合物的設計與制備及對PVC的熱穩定作用研究(項目批準號:5117314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2016
-
聚氯乙烯的高性能工程化新技術研究,陜西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項目,2009~2012,2014-05-29,省科技廳驗收/鑒定:國際先進。
-
礦物超微粉體增強增韌PVC新技術及其機理研究,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008-2010,2010-12結題。
-
層狀礦物超微粉體增強聚氯乙烯新方法研究(06JK241),陜西省教育廳科技專項,2006-2009,2011年9月結題。
-
硫酸鋇鍶阻垢劑的篩選與性能評價,中石油長慶油田油氣研究院,2009-2010,2010-03完成合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