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高凡凡的課題研究以“Synergistically interface networked organic-inorganic photocatalytic membrane for highly stable Cr(VI) reduct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為題發表在一區TOP期刊CEJ
本研究針對微/納米顆粒催化劑微觀結構不穩定、分離回收困難等問題,首先構建了一種基于Bi4Ti3O12和CdS的Z型異質結,將其與有機鐵電性PVDF復配,通過高分子加工技術制備出有機-無機復合光催化薄膜,并應用于模擬太陽光驅動的Cr(VI)光還原和H2O-to-H2轉化。由于有機-無機相界面和Bi4Ti3O12/CdS Z型激子動力學的協同影響,復合光催化薄膜獲得了快速的激子分離/遷移和重組抑制動力學,從而在模擬太陽光驅動下表現出高效的Cr(VI)光還原(1.25×10-2 min-1)和H2O-to-H2轉化(7.45 mmol?m-2?h-1)催化活性。因其便利的分離/回收性能和穩定的微結構,該復合光催化薄膜在30次循環催化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穩定的光催化活性,并且在隨后的平板反應模塊中同樣顯示出高效的太陽光驅Cr(VI)還原性能(6.5×10-3 min-1)。該研究為基于膜材料的光催化應用提供了前瞻性的見解。
碩士生高凡凡為本論文的主要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