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介觀軟物質材料結構與性能的定量聯系,并以此為基礎,實現材料的設計與微加工功能化,是物理、化學、材料學家的夢想。最近,廈門大學生物仿生與軟物質研究院劉向陽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該小組最近一篇題為“Correlation betwee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Crystal Networks and Macroscopic Performance of Mesoscopic Soft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Principles”的綜述性論文剛剛被《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錄用發(fā)表。該論文系統地總結了介觀軟物質的宏觀性能與晶體網絡多級結構的關系,材料設計原理。該綜述,闡述了軟物質結構特性與宏觀性能的關系,以及其內部的晶體網絡形成機制。著重介紹了介觀軟物質中的超分子材料,蜘蛛和蠶絲綢,生物礦物等材料。論文首先引入了多級結構的形成概念。晶體網絡和域網絡結構的形成為介觀相多級結構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學因素,并提高材料的宏觀性能。該文第一次,基于晶體網絡觀點,對多級結構軟物質形成過程和機理進行了深入探討。晶體網絡對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的影響因素包括晶體網絡的拓撲,相關長度,對稱性/有序度,關聯強度。本文綜合分析了晶體網絡形成動力學過程,并系統分析了多級晶體網絡結構調控的各種方法,這一理論為介觀材料晶體網絡的合理設計與構筑提供了基礎。文章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我急切地期盼該文的發(fā)表。介觀軟物質材料多級結構與宏觀性能第一次以四個結構參數:拓撲,相關長度,對稱性/有序度,以及關聯強度,有機地聯系起來……這是一完全獨立現有方法的全新途徑。該方法啟迪并開創(chuàng)了軟物質材料設計與功能化的極具前景的全新路途”。《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高影響力和高影響因子期刊,為世界化學與材料界公認的著名綜述性期刊,影響因子達到3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