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受分離膜與膜過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委托,課題組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楊萬泰老師來我校分享學術成果。期間,楊教授以“傳統(tǒng)/主流高分子化學領域中幾個重大難題研究”為題與我校師生分享了自己學成歸國后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程博聞副校長、李建新教授、趙義平教授、何本橋教授等來自膜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學院、環(huán)化學院的百余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報告。
報告會上,楊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求學經歷,講述了自己如何與高分子化學結緣,并在高分子化學大家的指導下逐步成長,幫助楊教授形成并加深了自己對高分子化學的認識。楊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國外求學歸來后對高分子化學領域的看法,確立自己的究方向,展開研究并深入其中的過程。
隨后,楊教授具體闡述了自己的幾個研究方向。楊教授分別介紹了1. 廢棄烯烴的資源化;2.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3. 全球第二大塑料聚丙烯的極性化和功能化問題;4.表面改性四個大方向,并詳細說明了自己是如何將這些研究成果從基礎研究領域應用于實際的工業(yè)化生產之中。
最后,楊教授告誡在場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們要學會獨立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在科研工作中要能靜下心來,耐得住性子,經得起歷練,堅持數(shù)十年如一日才能在一些領域取得成果;在研究的過程中,不能只思考“明天”和“后天”的事,也要思考“今天”的事,這樣才能為國家的發(fā)展多做貢獻。
報告會后,楊教授與在場師生就高分子化學現(xiàn)階段還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討論,現(xiàn)場學術氛圍濃厚。
楊萬泰,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化學家,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生物醫(yī)用材料北京實驗室主任。1999年榮獲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基金;1999年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2000年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被授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年作為負責人入選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群體。楊萬泰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改性化學的方法學研究。在表面改性領域發(fā)展了一整套光催化表面C-H鍵轉化新反應體系,可對聚烯烴等各種高分子進行多層次表面功能化。在聚合領域,建立了基于環(huán)狀芳香頻哪醇調節(jié)的有工業(yè)意義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可制備分子量可控水溶性聚合物和各種功能共聚物。在非均相聚合領域,建立了自穩(wěn)定沉淀聚合綠色新技術,不僅可制備尺寸可控的微/納粒子,還為解決“全球巨量廢棄烯烴利用”難題提供了新途徑。目前已發(fā)表SCI論文400余篇,他引近5千次;申請發(fā)明專利76項(已授權36項),美國專利1項,多項成果已進入產業(yè)化。先后主持國家級重點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