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http://www.cqjlp.com.cn/2019/0905/191640.shtml
新材料產業面臨藍海 企業如何分得一杯羹?
來源:九龍報 2019-09-05 14:17
摘要:新材料產業多是各企業自行摸索,政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2017年,重慶出臺《重慶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下,重慶各個行業開始全面發力,搶占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這也讓新材料的發展步入“快車道”。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需求釋放,新能源材料市場發展迅速,新材料的應用領域與日俱增。而新材料產業涉及多個工業領域,是全球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高技術產業領域之一,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新材料產業正處于強勁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廣闊。據新材料產業協會預測,2019年我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48萬億元,2023年達到8.73萬億元,2019~202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15%。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也將新材料作為主導產業來大力發展。在今年智博會上,重慶高新區簽約的19個項目中,就有3個與新材料相關企業落戶。
盡管新材料產業各地都在布局,但整個行業還處于發展期,缺乏統籌規劃,新材料產業多是各企業自行摸索,政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2017年,重慶出臺《重慶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下,重慶各個行業開始全面發力,搶占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這也讓新材料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政策催生各地紛紛布局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今年,安徽、江西等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著力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遼寧、天津、廈門、貴陽等省市也相繼出臺鼓勵創新發展新材料產業的政策。新材料重大項目在全國各地簽約和落戶的消息不斷傳出,汽車、電子、石油化工、建材、醫療等領域也不斷宣布有新材料誕生和應用的消息。
2016年的高交會上,全球首款石墨烯柔性屏可彎曲手機首次亮相,吸引了眾多逛展會的觀眾駐足。這款手機采用了5.2寸的觸控屏,整體看起來比普通手機長一些,窄一些,可以彎曲成一個圓環,像手表一樣戴在手腕,重量只有200多克,由于采用了石墨烯柔性觸控屏,它的屏幕是軟的,可以彎曲。這款手機來自于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重慶市經信委、發改委、財政局和科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重慶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據實施方案顯示,到2020年,重慶新材料產業集群將力爭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的目標,未來重慶將做強具有優勢的先進基礎材料;同時引進先進制造業急需的關鍵戰略材料;還將培育先導地位的前沿新材料。政策的出臺推動著項目落地,包括特種玻璃、超硅半導體、石墨烯材料、航空鈦合金等在內的新材料生產企業和研究團隊,也紛紛落戶重慶。
其實,早在2013年,重慶高新區就開始布局新材料產業,也就是在這一年,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重慶高新。石墨烯如何更好地實現產業化,如何吸引下游企業積極參與?高新區在這方面做足了功課,在打造上下游產業鏈條方面,高新區對石墨烯產業給予土地供應、廠房租金、人才吸引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等全方位的支持。在墨希科技公司單層石墨烯項目的集聚效應下,中下游企業紛紛到高新區筑巢。2015年底,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的重慶石墨烯產業園在金鳳電子信息產業園正式開園;川馬電子、歐帝光學、松錄科技等智能終端企業紛紛簽約落戶……
產業初具規模短板暴露
據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大約是6000億元,到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了3.9萬億元,我國新材料產業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同時,當前我國的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機硅、超硬材料、特種不銹鋼、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產能也居世界前列。
但從整體層面上看,作為發展主體的新材料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投資分散,成果轉化率低,產業鏈不夠完整,有些行業的新材料企業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環節,產業配套能力不強。即使是在2016年,憑借著石墨烯柔性屏可彎曲手機一炮而紅的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也因為資金、市場等諸多原因,將發展重點從電子領域轉向大健康領域。而此前金鳳園區內集聚的新材料企業,也處在艱難階段。
業內人士看來,新材料產業面臨著技術水平低、產業機構不合理等問題,但這眾多問題中,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緊張尤為突出。新材料具有投入大、周期長、產業風險放大的特點,沒有長時間的持續投入,很難開發出穩定的產品,不少中小企業在開發新材料時遭遇“心有余力不足”的尷尬。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軌跡也證實了這一點。
重慶新材料產業聯合會的相關負責人也提出,目前,我國新材料企業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跟蹤仿制多,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及技術,在高端產品領域缺乏競爭力;部分新材料領域的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新材料產業投資支持的是一些“點”,尚未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聯動效應;以及西部地區人才匱乏等問題。
金鳳園區相關負責人指出,新材料的發展無異于一場“工業革命”,需要長時間的發展,能成功走完全程的企業就能成為最終的贏家,但更多的企業在半路就倒下了。從目前來看,石墨烯產品的可替代性不高,技術不夠成熟,不能有大規模產出,即使是有產出的企業,也面臨著成本問題。在政策加持下,企業想生存下來就要靜心做研發,耐心等待爆發期。
產業前景與“錢景”廣闊
2018年11月,重慶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在重慶產業引導資金的幫助下,獲得天使輪千萬融資,隨后該公司在金鳳園區2200平方米的超級電容器中試基地啟動建設。據該公司總經理、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劉雙翼介紹,該款超級電容器使用了新材料石墨烯,盡管其用量不超過10%,但對超級電容器的導電性能、功率提升都有助益。“未來,我們將與重慶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超級電容器應用等開展合作。”
今年2月,宗申產業集團旗下的宗申機車SOLO新能源工廠在宗申工業園正式投產,該車與傳統燃油汽車最大的區別在于車架采用新型復合材料,比傳統同類型鈑金件降低30%~40%的重量;同時,在一批傳統車企里,也誕生了諸多型號搭載了新材料、新工藝的新能源汽車。
盡管我國新材料市場起步晚,市場空白大,這也給從業者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國內新材料市場是一個數萬億元級的“藍海”,一些搶先吃“螃蟹”的人,幾乎都得到了市場正面的回饋。像中科超容這類擁有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憑借石墨烯搭上新材料“順風車”,才能更具市場競爭力。
有專家指出,新材料產業由大到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可以走“梯級培育”道路。具體來說,就是在加快推進先進基礎材料轉型升級的同時,培育壯大一批產業發展急需、市場潛力巨大且基礎較好的關鍵材料。各地在新材料發展優勢領域的基礎上,注重原始創新,重點培育一批前沿新材料企業,推動新材料產業由基礎向“高階”發展。
“目前重慶新材料企業需要加強投入,加強合作,與重慶市傳統企業尋找結合點,積極開拓新市場,提升企業影響力。” 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部教授鄭紹輝說,新材料包括電子、能源、智能、生物醫用材料等,是現代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基石,重慶市可以適度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投入,營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將對重慶市傳統產業起到滲透和改造有著積極影響,對全市的經濟轉型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