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編輯部 NanoResearch 2020.07.20
內容簡介
隨著全球鋰離子電池電動車的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材料(如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等)的高效回收利用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鑒于雜原子(N、P等)摻雜鐵碳材料(Fe-N(P)-C)具有優異的氧還原反應(ORR)電催化性能,而且磷酸鐵鋰本身又具有豐富的鐵和磷元素,可作為理想的鐵源和磷源,在本工作中,武漢理工大學木士春教授和何大平教授首次將磷酸鐵鋰(LiFePO4,LFP)作為前驅體制備高性能的ORR催化劑。首先,將磷酸鐵鋰與具有豐富碳、氮源的金屬有機框架(ZIF-8)進行簡單混合和研磨,然后,在高溫處理下進行原子間重組,即可獲得富含Fe2P和Fe-Nx活性位點的類珊瑚狀碳納米管陣列材料(C-ZIF/LFP)。將該材料用于ORR電催化時發現,在堿性電解質中,其半波電位高達0.88 V,超過商業鉑碳催化劑(0.85 V)的水平;在酸性電解質中,其半波電位為0.74 V,與鉑碳催化劑較為接近(0.8 V);當作為鋅空電池的陰極催化劑時,電池峰值功率密度高達140 mW/cm2,超過鉑碳催化劑(110 mW/cm2)的水平。此項工作不僅證明了將LiFePO4作為制備催化劑的前驅體材料是可行的,也為LiFePO4甚至其他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高價值回收利用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課題組簡介
木士春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學科首席教授,佛山實驗室燃料電池材料研究室副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及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理事。何大平教授,英國皇家學會牛頓學者,任湖北省射頻微波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方向負責人,交叉創新實驗室主任。本課題組致力于電化學能量轉換與儲存材料、器件及裝置的研究和開發,重點研究質子交換膜燃電池關鍵材料(低Pt和非Pt氧還原反應(ORR)催化劑)和核心器件(膜電極MEA/CCM)、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析氫反應(HER)催化劑、析氧反應(OER)催化劑及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等。目前,已在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Sci.,ACS Nano,ACS Catal, ACS Energy Lett., Nano Energy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220余篇SCI學術論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近100件,其中授權70余件。
課題組網站:http://m.jrdgc.com/ss/shichunmu/index.html
文章信息
Huihui Jin, Huang Zhou, Pengxia Ji, Chengtian Zhang, Jiahuan Luo, Weihao Zeng, Chenxi Hu, Daping He*, and Shichun Mu*. ZIF-8/LiFePO4 Derived Fe-N-P Co-doped Carbon Nanotube Encapsulated Fe2P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and Zn-Air Batteries.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0-2702-3.
識別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訪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