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1982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1988年獲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曾在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1994年至今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200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2012年起受聘為華南理工大學雙聘院士。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他引15000多次,h因子為77。應邀為Chem. Rev.,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和 Prog. Polym. Sci.等高影響力雜志撰寫了27篇綜述文章和40篇專著章節。工作42次被C&EN(化學與工程新聞)、《自然》出版社《亞洲材料》等亮點報道、 1次入選《大英百科全書》、9次被Acc. Chem. Res., Chem. Commun.,
Macromolecules 和J. Mater. Chem. 等選做封面。在學術會議上作了200場邀請報告(30場大會報告和8場主題報告),擁有美國授權專利10項;美國專利申請21項,其中PCT申請5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Croucher高級研究成就獎、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和Elservier雜志社馮新德聚合物獎。
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論的探索、先進功能材料的開發以及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1)設計合成新型聚合單體和構筑新型大分子,(2)開發適應多種官能團的立體有擇性聚合催化劑,(3)合成線性與超支化共軛聚合物與有機金屬聚合物,(4)研制具有光電磁和生物功能的先進材料。主要學術貢獻有:發明了合成炔類聚合物的新催化體系;開拓了從炔類單體制備線性和超支化高分子的新聚合途徑;制備了一系列具有光、電、磁、熱和生物活性的新功能材料;發現了反常的AIE現象、解釋了AIE過程的機理,并將AIE效應有效地應用到發光器件、化學檢測和生物傳感等技術領域。
現為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實驗室主任;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聚集誘導發光的基本科學問題”項目首席科學家;廣東省引進創新科研團隊“有機/高分子光電功能材料及應用”帶頭人。兼任美國化學會Noteworthy
Chemistry專欄科學新聞撰稿人;英國皇家化學會高分子化學系列叢書主編, Polymer Chemistry 和Progress in
Chemistry雜志副主編以及十多家國際雜志包括: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Elsevier),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Wiley), and Polymer (Elsevier)等雜志的顧問或編委。
歡迎訪問唐本忠院士個人主頁:Prof. Tang’s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