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偏振可以被看作是高級視覺感知的一部分,因為它包含了許多潛在的有用信息,諸如物體的表面形狀、局部曲率等視覺特征。在各種偏振光中,圓偏振發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是指手性發光體在激發下產生左旋和右旋偏振光不對等的現象,憑借以上特性其在3D顯示、光學信息處理和儲存、分子開關、生物探測及手性傳感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因此,無論是從闡明其發光機理還是從新型手性材料的設計角度出發,構建具有CPL特性的超分子體系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實現具有高不對稱因子(glum)和多色(特別是白色)CPL發光的超分子組裝體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近日,課題組報道了一種通過超分子配位聚合物(SCPs)分級自組裝策略得到具有6.8×10-3 的glum值和白色CPL發射的新型超分子螺旋納米線(SHNWs)。首先,由含手性中心和二亞胺衍生物的M1單體及三苯胺功能化的單體M2與Eu3+通過金屬配位作用形成SCPs;其次,SCPs經過時間依賴的分級自組裝過程最終得到SHNWs。SHNWs在溶液中可實現手性放大并獲得高的glum值,同時其CPL顏色可實現從藍色到紅色并通過白色的有效調控。因此,本研究為高不對稱因子和白光CPL超分子材料的制備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supramolecular polymer hierarchical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color and white light CPL emission.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 Commun., 2022, 58,4647-4650)。
論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22/cc/d2cc00336h。
課題組博士研究生秋帥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田威教授和高昭副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