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藥物自遞送體系不僅具有傳統自遞送系統的固有優勢,而且還結合了超分子作用的獨特特性(如動態可逆性和刺激響應性),因此可實現藥物在體內的有效遞送。然而,由于藥物在腫瘤組織的演變過程缺乏實時反饋,因而無法準確確定超分子藥物自遞送體系的最佳給藥量和給藥時間,導致抗腫瘤治療效果不佳。近日,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具有自追蹤功能的超分子藥物自遞送納米膠束。該納米膠束可以在小鼠體內實現CT成像,使其在腫瘤組織中被精確追蹤并實時反饋藥物的演變信息,從而得到最佳給藥量和給藥時間,最終實現高效協同化療。這種具有追蹤功能的超分子藥物自遞送體系為高效協同化療提供了新選擇。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Biomacromolecules》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biomac.1c00173)。課題組博士生劉程飛和空軍軍醫大學李穆瓊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空軍軍醫大學范黎副教授與田威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