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利用分子內陽離子-π作用合成發光分子碗的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在線發表
碗形分子容器(BSMC)由于其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已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雖然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氫鍵和鹵鍵)合成BSMC可以避免共價環化反應所需的苛刻條件,但是要保持其結構穩定性和可控性則需要這些非共價鍵按照合適的角度排列成精確的環狀結構,這給超分子BSMC的構筑帶來了新的挑戰。
近日,課題組與合作者報道了一種利用分子內多重陽離子-π作用增強環狀排列的新策略合成了兩種新型BSMC(1·3Br- 和1· 3Cl-)。在1·3Br- 和1· 3Cl- 結構中,咪唑鎓鹽陽離子與相鄰的兩個咔唑芳環之間的陽離子-π相互作用有效地將三個臂驅動形成環狀排列,從而在溶液和固態下形成穩定的碗形結構(圖1)。此外,本文進一步研究了BSMC對陰離子的選擇性識別和熒光/磷光特性,并將其應用于信息加密和存儲。
圖1
Schematic of the formation of BSMCs (1·3Br-) by the intramolecular multiple cation-π-driven strategy.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02697)。
課題組何佳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上海大學于洋教授和西北工業大學田威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全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nie.20240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