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由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生物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聯合主辦,華東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的“第六屆生物復合材料研討會”在江西九江順利召開。來自國內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業內知名企業等單位的360余位專家、學者(其中包括院士、長江學者、杰青及優青等20余名),就創傷及抗菌敷料、神經修復支架材料、生物納米復合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表面改性、藥物載體與藥物控釋、醫學應用及轉化醫學、生物醫用水凝膠、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靜電紡絲、人工血管支架材料、細胞與材料相互作用、仿生材料以及生物3D打印等主題開展了研討和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教授,江西省原副省長胡振鵬教授,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羅玉峰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劉昌勝教授,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中心主任奚廷斐教授,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陳曉峰教授,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生物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萬怡灶教授等出席了大會開幕式。
“第六屆生物復合材料研討會”又名“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生物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暨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2016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設有一個主會場及七個分會場,共安排了9個大會報告,23個特邀報告,126個口頭報告。大會報告分別為:付小兵院士所作“慢性難愈合創面的精準治療:應該體現技術、管理與基因研究的有機結合”大會報告,德國美因茨大學Werner E.G. Müller博士所作“Nature’s blueprint:biomaterials and their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for regenerative implants”大會報告,劉昌勝教授所作“骨再生過程中的血管化問題”大會報告,上海交通大學劉偉教授所作“PGA支架纖維產業化制備及其在軟組織構建中的應用”大會報告,浙江大學長江學者計劍教授所作“生物醫用界面的仿生組裝與修飾”大會報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長江學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教授所作“植介入醫療器械的生物力學設計”大會報告,沈健教授所作“兩性離子化血液相容性生物醫用材料”大會報告,陳曉峰教授所作“微納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細胞學研究”大會報告,中科院金屬所楊柯研究員所作“金屬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化探索”大會報告。大會報告由陳曉峰教授、馮慶玲教授、劉昌勝教授以及沈健教授等主持。
作為材料學科的重要分支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的重要研究方向,生物復合材料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或改善某一種生物材料的性能,獲得結構和性質類似于人體組織的仿生生物材料,并用于修復及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屬于化學、物理、生物、醫學、藥學等多學科與材料科學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前沿領域,涉及億萬人的福祉,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存質量。其所屬的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是推動國家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行業的優勢發展是提升區域經濟內涵的科學途徑。
此次研討會到會代表360余人,共收錄會議論文220余篇,無論從參會人數、收錄論文數還是會議規模都屬歷屆“生物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之最;另外,本次研討會第一次嘗試與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分會聯合主辦,為學會之間的交流合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沈健教授在大會閉幕式作總結性發言,他認為:“本次會議作為一次較大規模的全國性研討會,第一,從不同方向系統的介紹了近年來生物復合材料領域的研究狀況;第二,比較深入的總結了生物復合材料研究中的難點問題;第三,對未來生物復合材料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本次會議得到了承辦單位華東交通大學及所在地江西省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研討會還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華僑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江蘇省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外科植入物專業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