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7日,由海洋能源利用與節(jié)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fā)起并主辦的“第二屆熱科學與工程中的測量技術國際會議”(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Therm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TTSE-2019)在大連召開。該國際會議為亞洲熱科學與工程聯合會(Asian Union of Thermal Science & Engineering, AUTSE)旗下系列國際會議。會議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熱物性分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美國TA儀器公司、上海宇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大會主席、我校副校長、海洋能源利用與節(jié)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宋永臣教授出席大會并致辭;亞洲熱科學與工程聯合會主席、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Sung Jin KIM教授,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張興教授也應邀出席本次大會并致辭。共有來自中國、美國、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2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大會開幕式由大會秘書長、能源與動力學院院長唐大偉教授主持。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共包含主題報告(Keynote Lecture)15個,邀請報告(Invited Lecture)21個,報告主席由領域內知名學者擔任。36名國際知名專家與參會代表分享、交流了熱科學與工程相關測量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術,包括近場輻射測量技術、納米材料、功能流體熱物性測量技術、水合物特性表征技術、微流動測量技術、火焰三維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技術等。謝華清教授擔任Keynote Lectures會場的主席。于偉教授做了邀請報告“Enhanced Thermal Transportation of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low-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熱科學與工程中的測量技術國際會議(MTTSE)內容涵蓋了基本參數(包括溫度場、流場、壓力、焓值、熱成像、流動可視化、CT及核磁共振技術應用等)、物性參數(包括熱導率、熱擴散率、吸熱系數、比熱、熱膨脹系數、粘度、發(fā)射率、賽貝克系數、PVT特性、潛熱等)以及應用參數(包括界面熱阻、傳熱系數、熱流、流變特性等)的測量方法及技術。主要面向納米科技、微電子/光電子、熱電材料、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的重要需求。MTTSE為來自世界各國(地區(qū))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了一個國際交流平臺,以分享和探討最近在相關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發(fā)展趨勢和科學前沿。MTTSE系列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固定舉辦地為中國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