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在上海第第二工業大學能與材料學院于偉教授的指導帶領下,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能源與材料學院2023級研究生陳洪凱,于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龔路中學開展一節義務教育課程。在課程上,作為“工程導入”+” 線上線下”互補融合方式培養模式下的陳洪凱同學,充分利用其專業實踐與課程學習相結合的優勢,以課題研究方向為主題,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附屬龔路中學的高一(4)班學生講解和科普,詳細介紹了主題為“熱致變色智能窗”這一目前研究熱點的相關知識。
熱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全球溫室氣 體排放已成為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所關注的問題,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為實現這個目標做出貢獻。據估計,光能和熱能在全球可用的總能量中占比很高,具有廣闊的潛力。全球
70%以上的地面都被海洋覆蓋,而且海洋光能和熱能資源分布廣泛、穩定可靠。據統計,全球建筑表面每年可接收到約 5 億噸的太陽能,僅利用其中的 1%就足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但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在這方面進行開發,因此,開發這些技術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就業機會光能和熱能轉換技術的發展還可以改善能源供應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由于天氣等因素的不確定性,傳統能源供應鏈的穩定性受到挑戰。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緩解這種不確定性,并提高能源供應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窗戶作為建筑內部與外界熱交換的主要橋梁,其能耗占比最大,被認為是建筑 構造中最不節能的部分。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以及如何將窗戶消耗的這一部分太陽能利用起來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種多功能智能窗實現了室內溫度的智能調控,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設計和開發一種實現光熱一體化的綠色低碳智能窗。該智能窗采用 PNIPAm 熱致變色材料,通過結構調控實現了 29 溫度下的可逆光調制,同時保持了其良好的光學透性(包括91.2%的可見光透射率和 99.2%的陽光屏蔽率)。
熱致變色智能窗廣泛應用于建筑節能、汽車節能、航空航天等領域。在建筑領域,它可以有效調節室內光線和溫度,提高居住者的舒適感和節能效果;在汽車領域,它可以自動調節車內光線和溫度,提升駕乘體驗;在航空航天領域,它可以用于飛機和航天器的窗戶,實現對艙內環境的智能控制。
在課堂上,陳洪凱同學為大家更好理解和提升興趣,分別制備12種不同形狀的卡通圖案的熱致變色小樣品供大家了解和學習,向大家展示這個常溫下透明的小樣品在遇到溫度大于32度的熱水時變成乳白色不透明,再將其放入小于32度的冷水后又快速變成透明的一個過程,讓大家直觀的了解到熱致變色智能窗由溫度實現它的雙響應變色過程。并且把12個小樣品分發給同學,讓同學們把小樣品放在雙手中間,通過用同學們的體溫直觀的讓同學們感受到這個變色的魔幻的過程,使得間接學習轉變為直接學習,書本知識跳出限制握在手中。
于偉老師在課堂前的指導和評價注重于使教育走向一線產業,一線研究,躬體力行,一堂好課,一場實踐,一次引導,一種示范。強調引導和告誡同學們知識落于實處,產教融于生活,求真、求實、求精,不經要作為新時代科研人員的伴身準則,更是高一學生們的奮斗目標。融于厚生,厚德,厚技,注重提升技能水平和知識儲備,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在各自領域上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