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明教授課題組在核交聯雜化嵌段聚合物膠束作為藥物載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發布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發布日期: 2021-07-05
兩親性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通過自組裝過程可以得到以疏水鏈段為核心、親水鏈段為外殼的膠束。作為藥物載體使用的膠束,必須能夠高效地包載藥物,在血液循環過程中有足夠的穩定性,能夠有選擇性地積累在藥物作用部位,以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副作用,同時也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別是沒有經過化學交聯的載藥膠束進入血液后,在稀釋作用以及在剪切作用力下變得不夠穩定,甚至有被破壞的可能性,造成藥物浪費,降低治療效果等不良后果。
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黎明教授課題組對含三甲氧基硅烷側基的兩親性葡聚糖/聚-L-谷氨酸酯嵌段聚合物衍生物的合成、核交聯有機/機雜化納米膠束的制備以及藥物釋放開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利用“疊氮-炔基”點擊反應合成葡聚糖/聚(γ-丙烯基-L-谷氨酸酯)嵌段聚合物 (Dex-b-PALG),后使用“巰基-乙烯基”點擊反應將(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Mercaptopropyl)trimethoxysilane (MPTMS)]引入聚(γ-丙烯基-L-谷氨酸酯)鏈段上制得含三甲氧基硅烷側基的兩親性葡聚糖/聚-L-谷氨酸酯嵌段聚合物衍生物[Dex-b-P(ALG-g-MPTMS)] (圖 1),后經過自組裝與水解交聯作用,得到核交聯的有機/機雜化納米膠束。用光散射、透射電鏡等分析測試手段對該類雜化納米膠束進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制備條件對所得雜化納米膠束粒徑與形貌的影響,最后通過藥物釋放實驗與體外細胞毒性試驗研究了雜化納米膠束作為藥物載體的應用前景。
上述研究工作在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 181, 1243–1253 (IF:6.953;JCR分區:Q1)發表題為 “Hollow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nanoparticles from dextran-block-polypeptide copolymer: Double click reactio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的研究論文,該課題組博士生楊惠康為該研究第一作者,張黎明教授為該研究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1A1515010898)和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1.05.101
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