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躍,男,1978年8月,教授/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環境科學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BC)(合作導師:Jian-Bing Li 院士)公派訪問學者,36 h-index,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Engineering:Chemical Engineering和Environmental Sciences)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Water Res、Environm Eng Sci、J Hazard Mater、Nanoscale、Bioresour Technol等200多個SCI期刊審稿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質(殼聚糖、纖維素、海藻酸等)基水處理材料料、污染物界面吸附和光化學反應機理,建立了若干綠色水處理材料的新技術與新方法:1)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結合殼聚糖的功能基團(氨基、羥基)與金屬作用,以“仿生礦化策略”為核心,結合硫化物的光響應特性,開發了系列高效、穩定的復合催化材料,為染料廢水、重金屬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2)提出“磁響應型納米生物質吸附劑”技術,結合磁性材料與生物質基功能材料(如殼聚糖、纖維素),推動水處理劑的可回收性提升與吸附效率優化。權威綜述引領方向:1)2024年1月總結了殼聚糖/金屬氧化物復合材料的制備策略、應用領域及挑戰,引用40次。2)2024年2月發表磁性殼聚糖基材料在水凈化中的研究進展,系統總結磁性殼聚糖的制備策略(原位、兩步、后沉積法)及其在污染物去除中的應用,引用34次;3)2024年7月發表全球首篇殼聚糖基異相催化劑綜述,系統總結殼聚糖基異相催化劑的制備策略與應用,涵蓋吸附、光催化、類芬頓反應等方向,全面分析殼聚糖基異相催化劑在廢水處理中的優勢與挑戰,引用24次,2025年5月入選ESI高被引論文;4)2024年12月系統總結了二硫化鉬(MoS2)基材料在水污染控制與海水淡化領域的最新進展,提出的改性策略與多技術協同思路對推動水處理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引用10次;5)2025年05月系統總結了基于殼聚糖吸附劑用于廢水中的磷回收和去除研究進展。
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浙江省公益技術應用研究計劃項目1項、浙江省科協軟科學研究課題1項、校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校英才計劃項目1項、市科技計劃項目6項等。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Chem Eng J、Bioresour Technol、J Hazard Mater 、Carbohydrate Polymers、Desaliantion、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J Colloid Interface Scie、Ind Eng Chem Res、Ceram Int、J Environmen Sci期刊上發表或接收SCI收錄論文43篇(TOP期刊論文37篇);中科院一區綜述論文7篇(IJBM 2024-1 chitosan/metal oxide、SPT 2024-1 magnetic chitosan、SPT2024-2MXenes、SPT 2024-3 MoS2、IJBM 2024-2 chitosan/heterogeneous catalyst)發表論文被Chemical Review、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ngew. Chem. Int. Ed.、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Energ Environ Sci、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Applied Catalysis B、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Materials Today等300余個SCI期刊以及中國科學、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化學學報、化工學報、催化學報、高分子學報等國內頂級學術期刊引用5600余次 (google scholar),篇均被引次數為85次,9篇論文引用超過200次(JHM501次、CEJ 478次、BT 442次、DEL 343次、JHM 331次、BT301次、ACS 298次、ASS 260次、ASS 231次);11篇論文(曾)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和7篇論文(曾)入選熱點論文,1 篇論文獲Elsevier “Top Cited Article”(頂級被引論文)。環境科學、化學工程、材料學領域論文被引數均居全國排名前1%。申請發明專利10項(已授權6項)。在《理工高教研究》等期刊發表教研論文6篇;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等學生科研項目20余項,指導研究生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IF=8.60)等中科院一區期刊論文5篇并獲國家獎學金、一等學業獎學金等。獲Elsevier “Top Cited Article Award”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1項、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浙江省高校教師優秀教學軟件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1項、市自然科學學術獎7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3項)、市優秀自然科學論文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2項、市教育科研優秀研究成果獎2項、校優秀科研成果獎10項(一等獎4項和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統計數據 截至2025年4月20日)。
國際最新環境與能源相關咨訊(生物質功能材料、環境催化材料、環境吸附材料、微生物燃電池材料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環境與能源功能材料。歡迎殼聚糖相關研究人員加入殼聚糖技術交流群。聯系微信號:18358609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