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在這個“冬天”備感寒冷。2008年1至11月全省紡織行業出口交貨值76.67億元,同比下降9.49%;145家虧損企業共計虧損7.2億元,同比增長98.8%;從業人員減少8.13%。
面對金融危機,紡織企業如何屹立不倒?如何化“危”為“機”,迎來發展的春天?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冬練”強身+“兩條腿走路”
“危機是形勢的一面,但對有清醒認識和充分準備的企業來說,也是一種難得的時機。”武義青委員認為,關鍵看能不能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在逆境中尋找突破口。
來自常山集團的湯彰明代表提出,面對“嚴冬”,紡織企業有“冬眠”和“冬練”兩種選擇。他解釋,“冬眠”是靜待春天的到來,“冬練”則是強身健體。常山集團選擇的是后者。“嚴冬有嚴冬的商機。不同的思維、行動決定不同的未來。當前,貴在面向市場抓機遇,眼睛向內練內功。只要在堅持中創新、在改進中突破,把‘陣痛’熬過去,就一定能夠迎來‘暖春’。”
“西邊”不亮“東邊”亮。代表、委員們認為,面對危機,一些外貿企業紛紛鋪設內銷網點,以發展的眼光挖掘空間巨大的內貿市場,這不失為尋求突圍的一劑“良方”。
來自辛集皮革業的謝少明代表說,以往東明集團皮革出口占總產量的近90%。通過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如今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一路攀升,現在內銷量占到了1/3,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出口訂單不足的缺口。
據了解,目前,辛集市越來越多的皮革企業開始出口、內銷“兩條腿走路”。一些較大的企業已經轉向內貿市場,為九牧王、利郎等20多個國內知名品牌做貼牌生產,還有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做自己的服裝品牌。
國家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擴大內需新政出臺;國務院確定6項促進輕紡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此,不少代表、委員表示,近一段時間,國家不斷出臺的這些利好政策,對紡織服裝企業來說,猶如冬日里的一縷陽光。河北省紡織企業當務之急是要緊緊抓住機遇,采取多種方式用好用足這些利好政策。
“從2009年1月1日起,修訂后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開始實施。調整后,將大大降低紡織企業購進設備的成本和擴大生產所需的成本。”武義青委員認為,河北省紡織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加快技術設備更新、改造步伐,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